冬天洗热水澡小心洗出一身病

来源: 久久
发布时间:2023-12-27 23:21:30

洗澡可以去除汗液、油脂,缓解疲劳,放松月经,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有益健康等。但随着冬天的到来,要适当减少洗澡的次数,缩短洗澡的时间,否则不仅不利于健康,还会洗出一身。

热水澡不宜太久。

很多人喜欢在澡堂洗热水澡,但专家认为洗热水澡的时间不宜过长。测定50%的氯仿和80%的三氯乙烷在淋浴时变成蒸汽,在洗澡时分别有25%和40%变成蒸汽。淋浴时间越长,

空气中挥发的有毒物质越多,其含量越高。冬天不注意洗澡,也会有晕倒、休克甚至死亡的情况。随着热水的冲刷,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大量血液使体表血管扩张,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相对减少。

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中风和心肌梗死。患有肺气肿、肺心病和哮喘的老年人也会感到呼吸困难。所以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意外。

高温容易“洗澡晕倒”

冬季在温度较高的浴室洗澡,特别是长时间在热水盆中洗澡,可能会突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严重时会晕倒在盆中,这就是所谓的“浴晕”现象。所以冬天洗澡(尤其是盆浴)用的水温度不能太高。

卫生间不要完全密封;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不宜外出到公共澡堂洗澡;年老体弱者在家洗澡也要有亲人陪同。亲属在洗澡过程中应不时呼叫回应,以防意外。

如果出现“洗澡头晕”的症状,要尽快从浴缸里出来。家人可以帮助病人出去,或者把他抬出浴室,在新鲜空气中平躺。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或者给病人喝一些热糖水或者热姜汤,一般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如果经过以上治疗没有好转,

特别是如果出现频繁呕吐、意识不清或胸闷疼痛等症状,应尽快送往医院。

中老年人需要特别注意。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循环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这对心脏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冬天洗热水澡要特别小心。

1.水温不能太高。洗澡水的温度不要太热也不要太冷,一般37最合适。有些老人冬天把水温设得太高,怕着凉。这样会使全身血管扩张,全身大量血液集中在皮肤表面,导致心血管迅速缺血,出现心血管痉挛。

如果痉挛持续15分钟,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如果是大面积心肌梗死,有猝死的风险(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称为猝死)。高血压还会因全身血管扩张导致血压骤降,出现低血压、头晕、心慌等症状。

2.刚吃完饭不能洗澡。因为每顿饭后,人体都要从全身调动一部分血液到胃肠道帮助消化。如果饭后马上洗澡,一方面会加重心脏缺血,甚至心绞痛或猝死。另一方面,由于消化道血流量减少,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诱发恶心、呕吐、上腹痛等症状。因此,不能选择在饭后1小时内(包括早、中、晚三餐)洗澡,而应在饭后2小时左右或下一餐前1小时。洗热水澡前喝一杯温水,可以补充全身的血容量。

这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3.时间不要太长。不要将全身长时间浸泡在热水中,因为体表血管扩张,还会导致脑血流量减少,使人头晕目眩,严重时甚至会晕倒或摔跤,导致骨折。

4.洗澡前吃药。对于患有严重冠心病的老年人,5或6粒萧肃救心丸是首选。咬一口,放在舌头下面。不要吞下去。很快就会生效,但效果不会长久。如果您感到窒息和胸部闷痛,您应该再次服用萧肃救心丸。

但是,剂量应该增加到一次10粒。高血压老年人在洗澡前半小时服用一片硝酸甘油或一片鲁南新康,药效可持续4-5小时。

5.不要太咄咄逼人。老人洗澡时最好有家人在场,由他人搀扶。不要锁卫生间门,有问题及时求助。老人自己洗澡时,动作要慢一些,每次可以重点洗,以免体力消耗过大。洗澡后,

慢慢站起来。洗完澡后,要休息30分钟左右,恢复体力和精神。

6.不要着凉。老年人一般都有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疾病。一旦感冒,他们原有的症状就会加重。洗澡前一定要把浴室的温度调高,以免脱衣服后觉得冷。一般北方有暖气,问题不大。

在南方,可以用电暖器(不要在卫生间放燃气取暖器,以免煤气中毒)或浴霸预热,也可以先在洗澡时放热水,提高室内温度。同时,卫生间的门窗要关好,但不能关得太紧,以保证通风。淋浴后,

用干毛巾擦干全身,尽快穿上衣服。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

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