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的膏方调理

来源: 药材童子
发布时间:2023-12-27 23:33:57

这种面霜用途广泛。无病者根据不同的体质类型服用相应的药膏可以得到强身健体的好处,有病者根据不同的证候服用相应的药膏可以得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但是并不代表任何人都适合涂膏方,膏方还是有自己适应人群的。总是说,

中药汤剂或西药是最适合急性病的治疗方法,大部分慢性病患者不妨在冬季使用药膏作为最佳调理剂型。在患有慢性病的人群中,有一部分虚证和虚实夹杂证的患者,可以请有经验的医生在冬季配制药膏,为康健之做打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功能改变(如痉挛)引起的相对或绝对心肌缺血缺氧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简称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之一,常危及生命。根据冠心病的发病机理,

常克思型。部分患者如气滞血瘀、痰瘀互结者,应用行气化瘀、化痰止痛。紧急情况下可以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等急救药物,甚至可以住院治疗,不应盲目服用药膏。而气虚血瘀、阳虚血瘀则适合膏药处方。

气虚血瘀型:症见胸痛闷闷,反复发作,心悸,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动则自汗,舌质紫,苔薄白,脉细而弱,或脉结。

阳虚血瘀型:症见胸闷、胸痛、心悸、反复频繁、神疲乏力、四肢冰冷、大便溏薄、夜尿频,或下肢浮肿、舌质胖紫、苔薄白、脉弱。此病常用活血化瘀。

根据证据,分别应用行气活血法、益气活血法、化痰活血法、温阳活血法。气虚血瘀、阳虚血瘀的患者,非常适合在冬季气血阳衰的时候用膏方慷慨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益气活血法:气血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气血都是脏腑功能的表现和产物。气为阳,血为阴,血液的运行完全靠气。气虚必然会影响血液的运行,形成血瘀,所以气虚会导致血瘀。血瘀停止,

静脉不通畅就会疼,会引起胸痛,心痛。颜氏益心汤(由黄芪、党参、丹参、赤芍、葛根、降香等组成。)为主膏。

温阳祛瘀法:《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为全身之主,天若和日,失位者,不显其力而失其命。”如外邪入侵或情志饮食失调影响脏腑经络,导致胸阳受阻,或胸阳衰竭,使津液输布、血液循环受阻。

导致液体滞留,血液淤滞,胸部阻塞和心痛。治疗本病常用温阳化瘀泄浊法,屡用屡用。温阳散凝一味靠附子,附子是补火第一要药。气势磅礴,有力有效,贯穿十二经脉,既分气又入血,真能担当大任。

结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标本兼治,使杨灿归血,疾病可慢性化。

冬天后的至日老师苏武音

胸痹多年,心阳不振,气滞血瘀,痰浊壅盛,脉涩痛,胃灼热频繁,夜间失眠,脉沉细,舌淡苔薄,唇紫。反复温寒疏凝,病已小,近期将远行,以膏代汤,探元之根,求其病之本,固本清源,

为了延长疾病的寿命。

野山参(另煎)30克、附子150克、桂枝150克、柴胡90克、赤芍90克、当归90克、川芎90克、炒枳壳90克、桔梗60克、牛膝60克、红花90克、生地300克、桃仁90克。

生甘草90克、生蒲黄150克、安赛蜜90克、烤奶粉45克、延胡索90克、炖金钟90克、苏木90克、降香24克、九香虫24克、黄芪300克、丹参150克、血竭30克(研收膏)、制香附90克。

附子90克、法半夏90克、青皮60克、茯苓90克、郁金90克、百合90克、制远志90克、酸枣仁150克、活磁石300克、瓜蒌120克、薤白90克、木香45克、青黛90克。

文火煎浓汁,加入鹿角胶150克,麦芽糖1公斤,融化成糊状。每天早上喝一勺开水。

注意:这种情况下,患者自然阳气不足,阴寒。由于阳气不足,营卫衔接,寒气郁结,气血不利,血凝而泣,痰湿壅滞,真性心痛时有发生,与《内经》云“寒致血液循环缓慢”不谋而合。温阳化瘀、活血通络的方法,

运脾化痰。

叶的久病入络理论认为,气血推进不利,血络必有瘀血,所以邪气不能缠络,必须通络,但邪气可竭。每次在活血通络的产品中加入滑博仁的补品,历史上都有三棱、莪术、王清任重用桃仁、红花治络的说法。

痰瘀同源说源于武威汉简,《诸病源候论》年首次阐述了痰瘀互结的病理过程。朱丹溪主张“痰瘀成囊”。王清任发明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朱维举用附子温阳通阳,阳气旺盛时血液循环旺盛。

参与大家的长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膏方一改,全方不以补益为主,抑平并举,温阳益气,活血理气,运脾化痰于一炉。温阳益气重用附子、桂枝、野山参、鹿角胶,活血通脉选用血府逐瘀汤作为全方加减。

理气化痰靠陈二、周歌及各种香药,用苍二法运脾除痰源。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它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一种本质虚而实质实的疾病,临床少见。病情紧急严重,应该住院治疗。临床上以进行型最常见,病初肝火、肝阳,久则耗气、肾损、脾损。进展缓慢的高血压,冬天可以用药膏治疗,缓解症状。

预防高血压并发症。

肝阳上亢型:症见头晕、耳鸣、头痛、头胀、心烦易怒、面色潮红、夜间失眠、口苦、舌红苔黄、脉细。

气血亏虚型:高血压久治不愈,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夜多梦,心悸怔忡,神疲乏力,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

肾气不足:头晕耳鸣,神疲乏力,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脾虚痰浊型:症见头晕,嗜睡,神疲乏力,胸闷恶心,饮食减少,舌苔白腻,脉湿或滑。

因为高血压是一种久病,有虚实之分,并发症多,所以冬天封了最适合调理。因为它的形成与肝脏的病理变化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大法的治疗也与肝脏的治疗密切相关。清代名医王创立了30种治肝法。

在本病的治疗中,常采用软肝、缓肝、泄肝、抑肝、熄风调阳、熄风抑阳、养肝、温土御寒、清肝、温肝、补肝、平肝、疏肝的药膏。

此外,近年来,血瘀理论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防治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可提高本病的疗效。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如川芎、蒲黄、丹参、山楂、益母草等,本身就有降压作用,常用在药膏中。

冯老师已经庆祝了冬季节。

肝中之气为火之源。高血压已经持续多年了。胃病是酸的,脏腑功能不正常。一天两三次,血糖、血粘度、血脂都高。面部潮红心烦易怒,头晕胸胀,易怕气。今年曾经昏厥过一次,痰少浊,夜少眠,脉细,舌苔黄腻。肝强土弱,痰瘀相搏,

心失养气,肾水不足以含木,生化乏力。迫切需要平肝抑木,去浊健脾,滋肾安神,除了药饵,随便培养,随便治疗。

西洋参(另煎)90克、龟甲60克、紫贝齿90克、生石片150克、生地300克、蛤粉(以上两味混合)、净山茱萸肉90克、泽泻90克、双钩钩90克、白菊花90克、火麻仁90克、海藻90克。

牡丹皮90克、生栀子90克、柴胡60克、桑白皮90克(各)、薄荷45克、黄芩90克、炒柏木90克(各)、莲子心90克、石韦150克、生蒲黄90克、消喘莲45克、玉竹150克、半夏90克、云韵。

川芎90克、丹参150克、赤芍90克(各)、杏仁90克(各)、红花90克、蒺藜150克、地锦草90克(各)、地锦草400克、黄芪300克、紫草90克、水牛角300克、陈皮60克。

将稠汁用文火煎熬,然后加入龟板胶60克、龟板胶60克、蛋白聚糖1公斤(糖尿病专用),融化成糊状。每天早上喝一勺开水。

注:肝主疏泄,调和全身的阴、杨琪和血液。人的精神活动,水谷的运化,三焦的气化,水液的代谢,都要做好沟通。肝脏一旦失调,阴阳就会失衡,气血不顺从,于是气滞、血瘀、痰浊、火风就会引起各种疾病,所以有“肝为百病之贼”之说。

本例患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胃病等多种慢性病,肝家气火有余,上扰心神,中克脾土,下耗肾水,故而亟宜平肝抑木为治,取介类镇肝潜阳,丹栀逍遥散疏泄气火,二陈化浊健中,知柏地黄滋水补肾并平相火之过亢,

俾气血平和,脏腑协调,达到邪去正安之目的。取膏方治疗慢性病,即可扶正以强身,又能祛邪以治病,确有固本清源之效。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是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痴呆症状最为突出,

已成为常见中老年疾病。由于各患者体质的不同,故引起瘀血的原因不同,产生瘀血后的“从化”也不同,所以本病临床症状繁多,可以分出不少证型。我们根据临床观察所得,

将本病分4型即:气滞血瘀型、痰瘀交阻型、气虚血瘀型、髓空血瘀型,早、中期多气滞血瘀型与痰瘀交阻型,中、后期多气虚血瘀型与髓空血瘀型。其中气虚血瘀型与髓空血瘀型颇适合膏方调治。

气虚血瘀型:临床见表情呆滞,精神倦怠,喃喃自语,口齿含糊,口涎外溢,食少纳呆,四肢不温,颜面四肢老年斑迭出,舌胖大淡暗苔薄白,脉细而涩。

髓空血瘀型:症见表情呆板,双目无神,懈怠思卧,行动迟缓,记忆衰退,思维丧失,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步履不稳,颜面四肢老年斑迭出,舌嫩而淡紫苔薄白,脉沉细而涩。

本病的治疗以活血化瘀为大法,贯彻病情发展的始终。但各型各有侧重不同。在膏方治疗中活血化瘀法同样不可或缺,气虚血瘀者益气化瘀,髓空血瘀者益髓化瘀。前者常用益气聪明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重在益气升清,

黄芪、升麻必不可缺。后者常用六味地黄丸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而龟板、鹿角等血肉有情之品颇多应用。临证不可以老年性痴呆为老年性疾病而一味蛮补。

赵老师戊寅冬日订

终日不言不语,不饮不食,忽笑忽哭,与之美馔则不受,与之污秽则不辞,与之衣不衣,与之草木则反喜,气短乏力,小溲自遗。舌质淡紫,脉细涩。良由瘀血痹阻清窍,气血无以上注于头,脑失所养。治取衡法,调其气血,

令其条达而致和平。

吉林参(另煎)90克,黄芪300克,升麻90克,潞党参150克,灵芝150克,胎盘60克,百合150克,九节菖蒲150克,炙远志90克,苍白术(各)90克,茯苓90克,制半夏90克,水蛭30克,

通天草90克,柴胡90克,葛根90克,蔓荆子90克,当归90克,白芍90克,紫丹参300克,郁金90克,川芎90克,赤芍90克,桃仁90克,红花90克,甘草30克,桑螵蛸90克,五味子90克,

建莲肉120克。

上味煎取浓汁,文火熬糊,入龟板胶90克,白文冰乙斤,烊化收膏,每晨以沸水冲饮一匙。

按语:患者为老年性痴呆,气短乏力、小溲自遗等气虚表现非常明显,同时那些行为与精神症状也十分突出,均为瘀痰作祟。膏方以益气聪明汤、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使气血上奉清窍,

水蛭、丹参、郁金、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化瘀血,九节菖蒲、炙远志、半夏祛痰浊。头为天象,清则灵,杂则钝。上述益气升阳、化瘀祛痰皆使之“清”之法也。至若桑螵蛸、五味子、建莲肉则为小溲自遗而设,

通天草则轻清上逸为诸药向导。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可自行缓解或治疗后缓解。本病属邪实正虚,初病在肺,

久病及脾入肾,发作时以实证为主,未发时以虚证为主,而久病正虚者发作时每多虚实夹杂。发作之时运用中药汤剂祛邪豁痰,利气平喘,不宜膏方,而虚证常见肺虚、脾虚、肾虚三型。当然临床上不仅三型可以夹杂,

且也可兼瘀血、痰浊。

肺虚型:临床见乏力气短,语声低怯,咯痰清稀、色白,平素自汗、怕风,常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发作前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面色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脾虚型:临床见胃口不佳,饮食不多,食后腹胀,大便溏薄,乏力肢倦,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平素痰多色白,或食油腻易腹泻,每因饮食不当而引发。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

肾虚型:症见平素短气息促,动则为甚,腰酸腿软,头晕耳鸣,或口干渴喜冷饮,手足心热,舌质红,苔薄白或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多,面色光白或黎黑,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支气管哮喘治疗应遵循“已发时攻邪为主,未发时扶正为主”的原则。所以当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时应运用汤剂功邪治疗,而在冬令缓解之时服用膏方扶正为主。扶正应分清脏腑阴阳,病位在肺,或用益肺气或养肺阴;病位在脾,

多施以健脾化痰之法;病位在肾,或用温阳法或施滋水法。但由于病情反复发作,久病入络有瘀,酌情运用活血化瘀法可以增加疗效。又因为本病不易治愈的原因就在于“夙根”为“痰”,所以制订膏方不可忽视化痰法的运用。

王老师已卯冬至节

支气管哮喘史,肺气已衰,帅血无力,遂致痰瘀内生,心脑常有缺血,盗汗少寐,六十年代曾患胃病,生化无权,血脂偏高,一度拟诊甲亢,脉细涩,舌淡苔薄。刻值冬藏季节,取草木之精华,据胜复之法则,益不足,损有余,

调气活血,功在却病,不求峻补。

吉林人参(另煎)90克,苍白术(各)90克,川芎120克,柴胡90克,决明子300克,红花90克,当归90克,桃仁90克,玉桔梗50克,枳壳60克,淮牛膝90克,大生地300克,生甘草30克,

赤芍90克,生山楂300克,菖蒲90克,棱莪术(各)90克,路路通90克,威灵仙90克,肥玉竹150克,制首乌150克,生薏米300克,紫丹参150克,云茯苓90克,法半夏90克,青陈皮(各)45克,

黄芪300克,广地龙60克,海藻90克,川桂枝45克,泽兰泻(各)90克,益母草300克,炮山甲90克,生牡蛎300克,细辛45克。

上味煎取浓汁,文火熬糊,入鳖甲胶90克,龟板胶90克,白文冰乙斤,烊化收膏,每晨以沸水冲饮一匙。

按语: 《素问通评虚实论篇》 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本案肺脾不足,痰瘀内生,虚实夹杂,治当遵“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益不足,损有余。然痰浊不除,则气化难复,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

故暂不求峻补,而投以调气活血化痰之法,方取血府逐瘀汤、二术二陈汤加减,并配合扶正之品,而求“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之效。张景岳谓:“补泻之法,补亦治病,泻亦治病,但当知其要也”,诚为经验之谈。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其特征。本病初病在肺,久病及脾入肾,急性发作多实证,缓解时多见虚证。实证自不宜膏方,

而虚证常见肺肾阴虚、脾肾阳虚两型。

肺肾阴虚型:症见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偏干,手足心热,口干渴喜冷饮,或盗汗,干咳少痰,舌质红少津,脉细数。

脾肾阳虚型:临床可见短气息促,动则为甚,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男子可有阳痿、早泄、精冷,女子可有性欲减退。面色光白或黎黑,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中医学对本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方法多样,疗效显著。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急性发作时的症状,而且通过膏方“扶正固本”的方法,可以减少甚至防止复发。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发作时治标——祛邪平喘;平时(缓解期)治本——采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方法以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来减少、减轻、控制其复发。虽然部分患者在缓解期没有症状,表面上与正常人无异,

但实际上气道内的慢性炎症并没有控制,“痰”这一“夙根”并没有清除,所以也必须积极治疗。本病的防治一定要抓住冬令和夏季这两个关键时机。夏季采用“冬病夏治”之法,而冬令正值封藏之际,最宜应用膏方调补之法,

多能取得良好效果。膏方调补之法即扶正祛邪之法。扶正要在补肺、健脾、益肾,犹以益肾为大法,祛邪则不忘活血化瘀与豁痰逐湿。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症见喘息、咳嗽、痰多而黄,应赴医院门、急诊甚至住院治疗,

不宜膏方调补。

章老师戊寅冬至前订

咳喘十载,肺肾两亏,气液俱耗,病缠已久。动则气上,口干痰稠,腰酸形瘦,夜则盗汗。舌质红,脉小数。正虚而邪实,值冬藏及时调补,当为肺肾两顾,化痰祛瘀,订健康长寿之计。

西洋参(另煎冲入收膏)90克,南沙参150克,北沙参150克,天冬150克,麦冬150克,五味子90克,生地150克,熟地240克,淮山药150克,山萸肉90克,云茯苓90克,牡丹皮90克,

福泽泻90克,百合150克,川石斛90克,肥玉竹90克,功劳叶90克,活芦根300克,天花粉150克,炙远志90克,杏仁90克,桃仁90克,苍术90克,制半夏90克,广陈皮60克,川贝母60克,

桑白皮90克,玉桔梗60克,枳壳90克,广地龙90克,紫丹参150克,全当归90克,赤芍90克,生蒲黄90克,苏木45克,坎脐60克,甘草45克。

上味煎取浓汁,文火熬糊,入龟板胶、阿胶各90克,白文冰乙斤,烊化收膏,每晨以沸水冲饮一匙。

按语:患者病历十年,现症动则气上,口干痰稠,腰酸形瘦,夜则盗汗,舌红脉数,肺肾阴虚诸症毕具。故取肺肾两顾之法,而佐以化瘀豁痰。膏方用西洋参,南、北沙参,天、麦冬,百合,石斛,玉竹,功劳叶益肺阴,

七味都气丸(由地黄,山药,萸肉,茯苓,牡丹皮,泽泻,五味子组成)补肾阴。尤倚仗坎脐一味补肾纳气、平喘、敛汗。坎脐系新鲜脐带用银花、甘草与黄酒同煮烘干而成,性甘、咸、温,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有效药物。

再配合化瘀豁痰之品如丹参,当归,赤芍,蒲黄,苏木,桃、杏仁,半夏,陈皮,川贝母,桔梗,枳壳,标本兼顾。又以苍术运脾以杜生痰之源并促进滋补药的吸收,也为膏方制订的重要技巧。

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类病证,轻者入寐不酣,或多梦早醒,重者彻夜不眠。本病辨治首当分清虚实,临床上常分为四型。属实证的是胃中不和型、气滞血瘀型。前者症见夜寐不安,脘腹胀满,嗳气不舒,

大便不畅,舌苔腻。后者表现为彻夜难寐,或梦多,胸胁胀痛,情志不悦,舌暗。虚证有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但临床上也多见到虚实夹杂型的患者。膏方以虚证、或虚实夹杂型的患者最为合适。

心脾两虚型:症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体倦,纳食不馨,面色少华,舌淡红,脉细。

阴虚火旺型:临床见心烦不寐,头晕目眩,耳鸣,腰酸梦遗,五心烦热,舌红,脉弦细。

膏方治疗失眠的总原则是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虚者宜补其不足,健脾益气、养心安神、滋补肝肾;兼夹实证者宜在补虚基础上泻其有余,或消导和胃、或化痰祛湿、或平肝降火。总之虚实夹杂者宜补虚泻实兼顾。

邱女士戊寅冬日订

肝郁气滞,营卫不和,相火偏王,阴津暗耗,心肾失交。夜分少寐多梦,目瞀便秘,月事不以时下,神疲乏力,饮食不馨。脉细弦,舌红少苔。谨拟疏肝育阴,条达血气,以求阴阳交泰,脏腑各司其命。功在却病强身,

为来春树生长之基,为健康平添几分春色。

西洋参(另煎冲)60克,制首乌150克,当归身120克,赤白芍(各)90克,大熟地(各)300克,肥玉竹120克,熟女贞90克,旱莲草90克,滁菊花90克,紫丹参150克,牡丹皮90克,

火麻仁120克,炒知柏(各)90克,仙茅90克,仙灵脾150克,巴戟天90克,柴胡90克,杏桃仁(各)90克,朱麦冬90克,朱玄参120克,熟军90克,川芎90克,云茯苓90克克,山萸肉90克,

福泽泻90克,淮山药120克,淡苁蓉90克,胎盘60克,灵芝90克,甘杞子90克,枳壳60克,玉桔梗60克,淮牛膝60克,川断仲(各)90克,炙远志90克,酸枣仁150克。

上味煎取浓汁,文火熬糊,入驴皮胶60克、龟板胶60克,白蜜一斤半,烊化收膏,每晨以沸水冲饮一匙。

按语:心为火脏,肾为水脏,失于交泰,营卫不和,气血失衡作矣。必得肾水足而后心火融,肾水不足必至心火上炎;必宜心火明而后肾水育,心火不足必至肾水下凌。天地造化之机,就在于水火阴阳互生,人生健康之本,

则在于平衡常得相守。本案肝郁气滞,相火内灼,俗人多执肝常有余之说,唯缪仲淳提出伐肝之害。原四时之所生始于木,春阳发动之机万不可伤。详察月事不以时下,神疲乏力,饮食不馨,脉细而弦,舌红少苔,

不得贸然泻肝伐木。本方制膏之旨,立足疏肝育阴,滋水涵木,条达气血,交泰阴阳,俾脏腑能各司其命,五行各得其禀,长葆青春必矣。熟军入膏妙,殆取其泄热存阴,即所谓清得一分热,即葆得一分阴之意。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