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地榆的功效与作用(地榆的功效与作用用量归经)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13 14:58:51

地榆

拼音:dì yú

功效作用:李时珍曾说:“宁得一斤地榆,不要明月宝珠。”可见,自古地榆的药用价值就被珍视。地榆沉降而走下焦,适用于下焦血热或湿热蕴结引起的便血尿血、痔疮出血等症。

地榆又是治疗烧伤烫伤之要药。《名医别录》中记载,地榆能够“止脓血,诸瘘,恶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地榆还具有抗炎、镇吐、止泻、抗溃疡等作用。

别名:黄瓜香、玉札、山枣子

形态: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茎粗壮,生多数肥厚的纺锤形成长圆柱形的根。茎直立,有棱。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根生叶较茎生叶大,具长柄,茎生叶近于无柄,有半圆形环抱状托叶,托叶边缘具三角状齿;小叶5~19片,椭圆形至长卵圆形,长2~7厘米,宽0.5~3厘米,先端尖或钝圆,基部截形、阔楔形或略似心形,边缘具尖圆锯齿,小叶柄短或几无柄。花小,密集成倒卵形,短圆柱形或近球形的穗状花序,疏生于茎顶;花序梗细长、光滑或稍被细毛;花暗紫色,苞片2,膜质,披针形,被细柔毛;花被4裂,裂片椭圆形或广卵形;雄蕊4,着生刁;花被筒的喉部,花药黑紫色;子房上位,卵形有毛,花柱细长,柱头乳头状。瘦果椭圆为蔷薇种植物地榆的根及根茎。春季发芽前或秋季苗枯萎后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

真伪鉴别:

地榆呈圆柱形,中下部常膨大成不规则纺锤形稍弯曲,表面棕色至暗紫棕色,粗糙,具纵皱纹,断面较平坦,粉红色或淡黄色,木部稍有浅放射状纹理;长叶地榆,呈长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或棕紫色,有细纵皱纹及横裂纹,不易折断,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皮部有多数絮状纤维。

伪品虎杖根呈圆柱形小段或块片,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不易折断,断面皮部薄,棕褐色,易与木部分离,木部占大部分,棕黄色,射线呈放射状,中央有髓,空洞状,

归经:肝;肺;肾;大肠经

性味:苦酸;寒;无毒

注意:虚寒者忌服。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30-120g;或入丸、散,亦可绞汁内服。外用:适量,煎水或捣汁外涂;也可研末掺或捣烂外敷。

方例

1.治血痢不止:地榆二两,甘草(炙、锉)半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渣,温服,日二夜一。

2.治急性菌痢:水橄榄根研粉,成人每服三至六分,每天三次,儿童减半。

3.治便血:地榆四两,炙甘草三两。每末五钱,水二盏,入砂仁末一钱,煎盏半,分二服。

4.治久病肠风,痛痒不止:地榆五钱,苍术一两。水二钟,煎一钟,空心服,日一服。

5.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生地榆、太子参各一两,或加怀牛膝一两,水煎服,连服二月。

6.治无名肿毒,疖肿,痈肿,深部脓肿:地榆500克,田基黄200克,研末,田七粉5~15克。调入700克凡士林中成膏,外敷患处。

7.治湿疹:㈠地榆一两,加水两碗,煎成半碗,用纱布沾药液湿敷。㈡地榆面、煅石膏面各二十两,枯矾-两。研匀,加凡士林三十至四十两,调膏外敷。㈢地榆面十五两,密陀僧三十两。研匀,加凡士林三十至四十两,调膏外敷。

8.治面疮赤肿焮痛:地榆八两(细锉),水一斗,煮至五升,去渣,适寒温洗之。

9.治烧烫伤:地榆根炒炭存性,磨粉,用麻油调成50%软膏,涂于创面,每日数次。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