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柳翔报道对于治疗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的药物来说,除了有效性之外,耐受性和安全性更能决定最终的治疗效果,应引起高度重视。
这是7月31日至8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新进展国际论坛”上,有关专家达成的共识。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赵京平教授介绍,所谓药物耐受,是指有时限、易于处理的非致死性药物反应;安全是指危及人类生命安全的急性或慢性事件。
有时,公差事件可以转化为安全事件。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各种耐受性和安全性后果。
赵京平举例说,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是不服用者的2倍,其发生与剂量密切相关,可能与服药引起的低钾血症、阿斯伯格综合症、QTc间期延长有关。抗精神病药也能引起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以运动障碍或运动减退、静坐不能、肌张力障碍和迟发性运动障碍为特征,由黑质纹状体通路中D2受体过度阻断引起。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不仅引起主观不适,还会增加患者的羞耻感。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
40%~60%的人超重或肥胖,而肥胖增加了这些患者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增加了患癌风险。因此,赵京平建议,
在药物治疗的前6个月内,应在每次访视时记录体重指数(身体质量指数)和腰围。超重和肥胖的人都应该进行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二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两倍多。在过去的十年里,
大量数据表明,一些特定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比其他药物与糖尿病的风险更相关。此外,一些抗精神病药物还会引起脂质代谢紊乱,使使用者出现血脂异常。赵京平提醒说,
治疗时,我们必须权衡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如果药物引起明显不适,医生需要考虑改用其他药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院长马鑫教授表示,抗抑郁药的选择关键在于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抗抑郁药引起的不良反应需要高度关注。传统的抗抑郁药TCAs和MAOLs对心脏有毒,
剂量过大容易死亡;新一代抗抑郁药的安全性有所提高,但据报道,服用抗抑郁药的青少年自杀率有所上升。孕期服用抗抑郁药物是否安全尚不确定,抗抑郁药物引起的体重增加、性功能障碍和戒断反应仍应引起重视。此外,
抗抑郁药使用不当可导致5-HT综合征(表现为腹痛、腹泻、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症状,可导致高热、休克甚至死亡)。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儿科组主任委员、北京安定医院郑毅教授认为,儿童青少年的依从性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比成人更复杂;而且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更容易受到药物安全的影响。
与成人相比,在疗效相近的情况下,副作用会有所不同。他举例说,文献表明,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儿童和青少年的不良反应,尤其是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成人。
参加论坛的专家认为,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患者需要良好的依从性。耐受性和安全性是影响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它们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