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虚证的患者通常会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形瘦,头晕耳鸣,多梦,两目干涩或视物不清,夜盲,肢体麻木,爪甲不荣,妇女月经减少或闭经等症状。唇舌色淡,苔薄,脉细。治疗方法是补血养肝,可使用四物汤(膏)、当归补血口服液(丸)、归脾丸(颗粒)等药物。
肝气证(即肝气郁结或肝郁气滞):主要表现为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喜太息,情绪忧郁寡欢或性急易怒,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解郁,理气畅中。可选柴胡疏肝散(丸)、逍遥丸、解郁和肝丸等。
肝火证(即肝火上炎或肝火炽盛):主要表现为头晕涨痛,耳鸣如潮甚或突然耳聋,面红赤热,目赤肿痛,烦躁易怒,口燥咽干,尿赤便秘,或有胁肋灼痛、吐血衄血、夜眠恶梦等,妇女可见经量多色鲜红。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肝泻火,可选丹栀逍遥丸、龙胆泻肝丸等。
肝阳证(即肝阳上亢):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或头目涨痛,两眼畏光或视物不清,头重脚轻甚或昏眩欲仆,面红目赤,性急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苔薄白或黄,脉弦实或弦细(数)。治宜养阴平肝潜阳,可选天麻钩藤饮(胶囊)、左归丸、二至丸、归芍地黄丸等。
肝风证,即肝风内动、动风,其表现为肢体麻木、强直、抽搐、震颤和摇动等症状。此证通常由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或血虚风动引起。病势较急,因此临床上主要依据动风证外的伴随症状进行辨治。例如,肝阳化风应伴随肝阳上亢的其他症状;热极生风则常伴随高热神昏、手足躁扰、舌红或绛、脉弦数等邪热炽盛症状;阴虚风动可伴随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尿黄便秘、舌红少津等阴虚内热症状;而血虚风动则伴有肝血虚的其他症状。治疗各有侧重,可以分别选用滋生青阳汤(《医醇賸义》)、羚羊角汤、镇肝熄风汤、阿胶鸡子黄汤(《通俗伤寒论》)等方剂。必要时,可以配合中药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散、至宝丹)和西药以救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