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有其病原属太阳,误治之后,而又纯属阳明者,葛根黄芩黄连汤所主之病是也。
《伤寒论》的原文是:“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经过润色和修改,这段文字变得更加流畅和易于理解。下面是我改写后的文本: 《伤寒论》中提到,太阳病属于桂枝证,医生反而将之下了,结果病人的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出现了脉搏加快、喘促出汗等情况。这种情况表明,病人的表证还没有完全解除,因此医生应该考虑使用葛根黄芩黄连汤进行治疗。
【葛根黄连黄芩汤方】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渣,分温再服。
促脉与结、代之脉皆不同,注疏诸家多谓,脉动速时一止者曰促。夫促脉虽多见于速脉之中,而实非止也。譬如,人之行路,行行且止,少停一步复行,是结、代也。又譬如人之奔驰,急急速走,路中偶遇不平,足下恒因有所龃龉,改其步武,而仍然奔驰不止,此促脉也。是以促脉多见于速脉中也。凡此等脉,多因外感之热内陷,促其脉之跳动加速,致脉管有所拥挤,偶现此象,名之为促,若有人催促之使然也。故方中重用芩、连,化其下陷之热,而即用葛根之清轻透表者,引其化而欲散之热尽达于外,则表里俱清矣。且喘为肺病,汗为心液,下陷之热既促脉之跳动改其常度,复迫心肺之阳外越,喘而且汗,由斯知方中芩、连,不但取其能清外感内陷之热,并善清心肺之热,而汗喘自愈也。
况黄连性能浓肠,又为治下利之要药乎。若服药后,又有余热利不止者,宜治以拙拟滋阴宣解汤。
陆九芝曾言道,温热与伤寒有所区别,伤寒以恶寒为主,而温热则不具恶寒症状。恶寒为太阳证的特征,不恶寒则是阳明证的表现。仲景对于这一区分最为严格。恶寒无汗时,应使用麻黄;恶寒有汗时,应使用桂枝;不恶寒有汗且恶热者,则应使用葛根。阳明证的葛根,与太阳证的桂枝具有相同的功效,皆可达到解表的作用。葛根与黄连、黄芩在桂枝汤中的芍药,以及桂枝汤中的桂枝、芍药,均可视为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伤寒与温热在治疗上可以相互配合使用,后人也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尤其要注意黄芩和黄连的苦味,它们不仅可以降火解毒,还具有坚塞毛窍,止汗利肠胃的功效。葛根黄芩黄连汤还具有下利不止的治疗作用,既能清除表里之邪,又能起到治疗下利的作用。这种药物的应用,并非仅限于治疗下利这一症状,还具有其他多种功效。因此,后来的人认为这个方子除了治疗下利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的用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