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鼠肉嘴馋埋下疾病隐患

来源: 医者仁心
发布时间:2023-12-27 22:34:39

广州非典疑似病例是否与老鼠有关,国内外专家尚无定论。前段时间,餐桌上流行老鼠肉。一些吃腻了家禽的广州人转而吃老鼠肉,很多人开车去郊区吃老鼠肉。

有些食客认为老鼠肉营养丰富,吃田鼠能滋阴壮阳,大家喊着要的老鼠其实很好吃。为了牟取暴利,有些店家甚至把恶和城里的恶混为一谈。

广州非典疑似病例是否与老鼠有关,国内外专家尚无定论。但有媒体报道称,该疑似患者发病前曾用筷子抓老鼠。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家中捕捉的老鼠进行了检测,结果也呈阳性。老鼠的罪行尚未确定,

但是,广州人爱吃老鼠肉由来已久。民间流传“吃一鼠当三鸡”,形容田鼠的营养价值比鸡肉丰富,还能滋阴壮阳。前段时间饭桌上流行老鼠肉,一些吃腻了家禽的广州人转而吃老鼠肉。

很多人开车去郊区吃老鼠肉。有些食客认为老鼠肉营养丰富,吃田鼠能滋阴壮阳,大家喊着要的老鼠其实很好吃。一些店铺为了牟取暴利,甚至把城里的家鼠(褐家鼠)搞混了。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和《食品卫生法》的相关规定,家鼠和野鼠都是各种疾病的传染源,应予以淘汰,禁止作为食品出售。

老鼠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各种人畜共患病,可以携带200多种病原体,其中57种可以使人生病,危害人类健康。老鼠传播的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瘟疫。

鼠疫是我国首个国际检疫传染病和法定传染病。它是由鼠疫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由带有细菌的老鼠传播。主要表现为局部急性淋巴结炎,一般为单侧,好发于腹股沟,其次为腋窝。局部淋巴结突然疼痛,肿胀,变硬。

1~2天后迅速加剧为肿块,伴有严重压痛,常限制体力活动,呈强迫姿势。临床上常伴有寒战、高热、出血倾向、休克等全身症状,死亡率很高。

2.地方性斑疹伤寒。

主要通过老鼠身上的鼠蚤传播。此外,食用被病鼠尿液和粪便污染的食物也会被感染。发病急,体温可高达39~40摄氏度,发热期一般为9~14天。大约在发病的第五天,一些患者在胸部和腹部出现皮疹。

24小时内遍布背部、肩部、四肢等部位。一开始是粉红色的充血斑疹,后来变成了暗红色的斑疹。

3.流行性出血热。

临床上表现为短期发热,随后出现休克、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国内流行两种类型:野鼠型和家鼠型。人接触到老鼠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后,受损的皮肤和黏膜侵入人体。此外,

被老鼠屎污染的灰尘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头痛、腰痛、眶痛,称为“三痛”;面红、颈红、胸上红称为“三红”;发热、出血、肾损害被称为“三大疾病”。

容易并发内脏出血、肺水肿、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4.钩端螺旋体病。

大部分发生在水稻秋收之后或者暴雨洪水之后。症状为急性发热,全身疼痛,尤其是小腿腓肠肌和腰背部疼痛,四肢无力,甚至下床站立困难。严重者可出现肺出血、黄疸、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5.回归热。

临床上表现为短期发热,伴有全身疼痛、肝脾肿大等症状。然后退烧,有一个不退烧的间隔。几天后又开始发热,故命名为回归热。

6.恙虫病。

主要流行于亚太地区,以沿海岛屿为主,多在农忙和洪水期间,夏季流行。临床上表现为发热、焦痂、溃疡、淋巴结肿大和皮疹,其中焦痂和溃疡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在腹股沟、肛周、会阴、外生殖器等隐蔽部位,可见外观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凸起的黑边焦痂。痂皮脱落后,中央凹陷处变成溃疡,底部出现淡红色肉芽创面。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