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草药和传统药物在世界上的地位正在悄然发生深刻而根本的变化。从民间鉴定到官方认可,世界进入了一个对传统药物和草药进行立法管理的时代。
澳大利亚、欧盟、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医或传统医药实行了立法管理,英国也开始了捆绑中医的立法进程。"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中药饮片行业国际化战略研讨会”上,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这一表态不仅成为整场会议的中心话题,也在中药饮片行业掀起波澜。
全欧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董在研讨会上表示,欧洲已成为中国中医药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传统医药也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传统产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
目前,世界草药市场总额已超过600亿美元,并且仍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相关国际组织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国际传统医药市场将增长至100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
强劲的增长推动资本进入全球中药市场争夺战。
国际市场的根本变化
随着大众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对现代医学的神奇不再抱有幻想,传统医学将继续在欧美发达国家普及,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传统医药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
董的判断得到了一系列数字的支持。据统计,超过60%的欧洲人在使用传统药物,欧洲占世界草药市场的44.5%。目前,欧盟已经扩大到25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5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区。
不仅如此。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断提高。
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至少有40个国家开设了中医针灸学校。
在对中药耐药性最严重的欧洲,情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欧洲从事中医针灸的专业人员多达12万人,中医教学机构超过300家,中医供应商超过300家。
然而,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周晓明看来,中医药在世界的发展远非一帆风顺:中药在西方国家没有合法地位,主要以食品或食品补充剂的形式进入,既不能标明其功能主治,也不能作为药品在药店销售。
使用中容易出现问题;在大多数国家,中药还没有进入国家医保体系,有些国家甚至禁止销售中药。10年间,只有中药抗癌药康莱特注射液作为药品正式进入俄罗斯。
中药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市场的主导地位不如别人。
“扣除涨价和汇率因素,过去10年中药出口可能是负增长!”据周晓明介绍,近年来,随着植物药市场的迅速扩大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增加,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回归自然”的热潮。然而,中国的中药出口并没有搭上这趟快车。
据海关统计,1996年我国中药出口6.2亿美元,2005年中药出口8.3亿美元,10年间仅增长34.5%。其中,中成药出口从10年前的1.25亿美元增长到1.53亿美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同期,我国外贸出口增长404.47%,西药出口增长332.11%。
九五(《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提出,九五期间至少有两到三种中成药正式进入主流西药市场。经过10年的努力,没有一种中成药正式进入西方主流市场。”周晓明说道。
资本争夺中药产业
中药是我国医药行业“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这种发展导向和相应的扶持政策,提高了投资者的盈利预期和产业吸引力。国内一些行业的投资圈普遍看好中药行业。
金融、证券业纷纷抢滩中药高科技项目,一些大企业的风险基金甚至开始投入其中。大量上市公司将投资中药作为企业转型和经济规模扩张的新方向,大量来自烟草、房地产、日化等行业的投资正在流向中药领域。在2003年,
福建省房地产行业共投资20亿元启动医药企业资产重组。
上海家化、复星实业、绿谷集团先后大举投资中药产业;紫光、青岛海尔等企业开始向中药领域拓展;石家庄制药集团、深圳王海制药等许多化学制药企业也开始投资开发中药。
中医起源于中国,核心市场也在中国。中国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国际医药产业投资资本,如大冢、津村等日本企业纷纷涌入,许多世界知名的大型跨国制药公司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法国第三大制药公司——施维雅公司早在1979年就进入了中国。2004年1月,
罗氏中国R&D中心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寻求中医药的突破是该中心推动的研发领域之一。2003年10月,上海金村药业有限公司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的工厂建成投产。
这标志着日本最大的中药生产商——津村制药的中国战略开始实施。在该合资企业中,金村药业占股63%以上,是中国第一家外资绝对控股地位的中外合资中药企业。
此外,新加坡、香港等地的财团也开始在中国大陆发展中医药科技基地。新世界集团、和记黄埔、李锦记等财团已分别进入四川、上海、广东的中药行业。近年来,港澳台及外国投资者投资的总资产已达103亿元。
截至2004年底,共有165家外国企业和港澳台企业,占全部中药企业的14.2%。(来源: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