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第一本中医专著(1)
说到中医的专书,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是相当多的,但是中医古籍流传至今,《神农本草经》年的历史是最早的。它编纂于1-2世纪。
《神农本草经》也叫《本草经》。为什么叫‘本草’?这是因为中医虽然包括植物、动物、矿物质,但草药占多数,也就是说主要用草药治病。
所以‘药’字的构成包括了‘草头’。
“本草”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世纪或者更早一点。《汉书郊祀志》年记载了‘本草待写’的正式名称,其中写道:汉成帝开国2年(即公元前31年)。
“来吧.方士、本草助理大使七十余人,已归故里。”
作者《本草经》的名字早已失传,但‘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影响深远,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本草经》写在‘神农’的名下,称之为《神农本草经》。事实上,
《本草经》是汉代以前中国人用药经验的总结。
《本草经》记载的药物多为植物,有252种,动物67种,矿物46种,共计365种。
《本草经》简述了药物的产地、别名、形态、药性和治疗作用。前言中概述了用药的一些基本理论,如单味药的使用、复方中主药与辅药的配合应用、药物的配伍禁忌等。
由于产地不同,采集时间不同,加工方法不同,药物的作用也大相径庭。有些药必须晒干,有些必须阴干;有些药物适合制成药丸,有些适合磨成粉末;有的需要水煎,有的需要泡酒或酒煎。
有些不能用酒加工。《本草经》已经讨论过这些了。
对于药物的剂量,《本草经》也有说明,特别是一些毒性药物用于治疗疾病时,建议从小剂量开始,逐渐根据用药后的反应适当增加剂量。
《本草经》记载的药物,大部分是有效的。比如橘皮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说它有“利水谷”的作用。再比如杜仲。书上说有治疗‘腰背痛、补中气、益气、强筋骨、和小便’的功效。
益母草作为妇产科常用药,《本草经》中首次记载其具有治疗过敏性皮疹的作用,称其煎汤、洗浴可治皮肤“瘾痒”。再比如大黄的疗效,书中有精辟的描述,说它有‘清胃、推陈出新、
李彤水谷,调整中国食品的优点。长期以来,茶这种我国人民最喜爱的饮料,在《本草经》中被称为苦浆,说是‘长期服用,安心补气,警醒少睡’。明确肯定了它的提神效果。
现存第一部中医专书(二)
见《本草经》所列药物,其中很多至今仍在频繁使用,并经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
如麻黄治疗哮喘;黄连治痢疾(细菌性痢疾);常山、舒漆治疟;海藻治疗甲状腺肿;红枣阿胶补;半夏、远志化痰;桔梗、杏仁止咳平喘;薄荷解郁开导;丹参活血止痛;车前子利尿;蜂蜜润肠通便;雄黄杀虫之类的。
20世纪70年代,美国宇航员在登上飞船飞向太空之前,喝下了适量的“当归”,据说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太空飞行中的失重状态。当归提取物由中药当归制成,
此药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当时主要用于妇科。当然,当时并不知道它能在未来的太空飞行中发挥如此微妙的作用。现代科学实验表明,当归的药理作用不仅对子宫有明显作用,
还具有改善全身代谢、镇痛、镇静、消炎的作用。当归的镇静作用和其他一些迄今尚未明确研究的作用可能是使宇航员能够更好地适应失重的因素。
1972年,在甘肃省吴县地区发掘的东汉墓葬中,出土了一批与医学有关的木简。这些木简中记载了约100种药物,其中大部分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年。
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本草》记载的药物使用情况。
总的来说,《神农本草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药物学大总结,在医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在六朝(公元3世纪)以后的五百年间广为流传,公元2世纪以后的许多中医著作,
很多内容都是以《神农本草经》为蓝本,所以可以说是奠定了中医发展的基础,被后人列为中医四大名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