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墨

来源: 方剂叔
发布时间:2023-12-28 00:45:03

五胆八宝混松烟,

一千个锤子组成一个正方形。

奇墨成纸,龙凤飞舞,

内外兼用的疾病和感冒。

这是清人吟诵“五胆八宝药墨”的诗句。乍一看,可能有人不理解这首诗,但其实这首诗表现了以药制墨和以墨入药的双重含义。

水墨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也是学习的重要文具。墨水的生产和制造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1)用药物制作墨水

据传说,最早的制墨者是周宣王西部的兴义。据《述古书法纂》说:“兴义始制墨,字为黑土、煤烟、土。”传说终归是传说,但据考证,战国竹简上所写的墨字是天然石墨,不是人工的。

秦以前使用天然石墨,秦以后出现人工制墨。目前国内见到的最早的墨是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发现的墨块。汉代墨的重点产地是陕西汉阳,古称“麋鹿”。

据东汉应劭(《汉宫仪》)记载:“尚书命仆程将一大墨赐,一小墨赐。”可见汉代朝廷是用墨汁来赏赐官员的。所以“谷雨麋鹿”的旧称,后来被引申为制墨。直到三国时期,

才出现了历史上有记载的魏国著名制墨专家——单薇(字中江),世人称“中江墨如漆”其制墨技艺可想而知。到了唐代,由于政府的倡导和文人的重视,国家设官设厂专门制墨。

在选材和材料上有很多拓展。比如著名的墨官祖敏,他以高超的制墨技艺闻名于世。它的制墨一定是用鹿角胶和浆糊制成的,这就找到了用药物制墨的线索。南唐皇后李煜欣赏安徽亳州西亭瓦所制墨,赐国号,改国号为李超。

称为“李墨”或“新安香墨”。李婷用冰片和麝香做了墨水。从此有了“黄金易得,李默难求”的好名声。至此,李墨已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墨水。

宋代以徽墨为代表,名人辈出,如张羽、盘古、朱之昌、戴彦恒、叶、高青等。其墨主要分为油烟和松烟两大类。宣和皇帝用的是苏联油掺烟墨,掺宝,金章宗每两黄金买一斤,但他想仿制。

叹了口气,墨妖。这时,墨水的制备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

到了明代郑德、嘉靖时期,桐油油烟和猪油烟被用来制作墨水。原料质量提高了,墨的光泽和黑度也是靠上一层楼,还有专门用中药做墨的名家。据考证,明朝万历年间,著名的墨工程俊方,在制墨配方中,

加入麝香、金箔、珍珠粉、冰片、丁香等十几种名贵中药成分,制成超级漆香烟墨水,大大提高了墨水的品质。达到了气味芬芳、紫光四射、质地细腻、笔不沾胶、不晕纸、适于书写绘画的艺术效果。

程俊方曾夸口说“我可以在一百年内取代黄金”。的确,他做的“轩辕灵气”和“辽天一”这两种墨水,现在已经被高价黄金买了两三倍。

随后,曹素功、王金生、王介安、胡开文四位清代著名制墨家将中药掺入墨中,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用中药制墨的文化现象。各家都是五颜六色的,用的中药种类也很多。例如,上海曹素功莫,其主要原料是桐油,

此外,还添加了香油、猪油、阿拉伯胶、麝香、梅子片、冰片、珍珠、金箔等珍贵的中药香料。采用传统工艺,经过提炼、搅拌、晾干、涂金等12道工序精制而成,历时一年。它们的特点是油漆,香味浓郁,墨痕不烂不虫蛀。

由于墨水中加入了十几种珍贵的中草药,其香味起到了防腐防虫的作用。使用时,墨水清香爽口,能提神醒脑。

又如清代举人谢创作的“德格”墨,以四川高色素炭黑、骨胶、冰片、麝香、苯酚为原料,经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四川高色素炭黑,黑而亮;骨胶具有悬浮力,

使墨水粘在纸上不湮灭;冰片和麝香是珍贵的芳香中药材,香气四溢。用苯酚作防腐剂,使墨水保存时间长,不烂不臭,方便书画,四季皆宜。关于以药制墨的史料,可以从以下著作中得到进一步的认识。

1.宋丽小美(《墨谱》):“做墨香,用的是甘松、广藿香、玲玲香、降香、丁香、冰片、麝香。”

2.张松石南《游宦纪闻》年:“松烟墨是用来写大字的,每次都不光彩,墨迹易脱。偶尔对高适的书法用墨块太容易了,测试的结果很奇妙。方法是:黄明胶半杯,水一小坛子,五分煎,蒸熟。比如磨散墨的时候,用两遍胶水。

见砚五色,下海作业,加胶,墨浓可写时停笔。如果感觉行动迟缓,可以在sol的时候加一点天然果汁,或者几滴人皂角水。"

3.李明石阵,纪年《本草纲目》。“它(蜡梅)的树皮是用水浸泡,用墨水打磨的,光彩夺目。”“没有石头,他的药一定是染的。墨家必用之。”

4.明惠康叶措,《识余卷三》年:“三曲叶茂,作柔烟。该法以木为暖亭,以纸为帐,高七八尺。你用几十个木碗来装油和灯芯灯,封闭的房间里极其油气。又轻又远,和其他烟完全不一样。胶水的方法很奇怪。

紫矿,当归,秦艽,麝,画燕枝,鹅卵石之类的在国内用,它们的活胶不够。所以持续时间长,颜色多。"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