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奎 湖南省邵阳市中医院
最近治了一例结肠癌术后腹泻的病人,疗效很好,颇有感触,总结于此,希望能与同道交流。
夏某,一名58岁的退休工人,因结肠癌二次术后腹泻、腹胀入院。患者于1993年因大便带血,性状改变,经肠镜检查加活检确诊为结肠高分化腺癌,接受根治术。术后予以化疗数程(具体治疗方案不详),经过治疗后,大便逐渐恢复正常。然而,在2009年初,患者再次出现便血,肠镜复查显示结肠癌复发,予结肠全切,并进行了人工造瘘排便。此后,患者一直进食半流质食物,但始终腹胀、腹泻,大便质稀不成形,稀糊状,次数多。为求进一步诊治,患者来到我院住院。
入院后复查未发现复发及转移征象,刚入院时以西医免疫治疗为主,并予四磨汤口服液口服,经治疗约两周,腹胀稍微好转,但腹泻无明显好转,症见腹泻,大便成稀糊状,色黄,气味不臭,时有腹胀,伴有乏力,精神欠佳,稍畏寒,小便多,夜寐尚可,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无华,舌淡无血色,裂纹深,苔薄少,脉细沉无力。证属气血两亏,兼有阳气不足。当益气养血,实脾健运,予参苓白术散加味:党参15克,茯苓12克,扁豆20克,薏苡仁25克,山药20克,砂仁5克,桔梗10克,当归12克,防风10克,白芍12克,肉桂5克,甘草6克,大枣3枚。5剂,水煎服,日1剂。
5剂服完,查房时患者诉大便较前成形,质地稍硬,乏力、腹胀、减轻明显,精神好转,畏寒,舌脉面色同前,前方去薏苡仁,继服5剂。
5剂服完后,大便较前更成形,乏力、腹胀进一步减轻,畏寒减轻明显,舌裂纹变浅,色略转红,脉细,稍有力。前方初见成效,遂改汤剂为散剂,缓图固本。半月后,再次查房,患者诉大便已基本正常,无腹胀,食欲增加,无明显畏寒,面色红润,精神可。舌体变红,裂纹进一步变浅,脉细。继原方服用。
按: 这位患者在全切结肠术后,主要症状为腹泻和腹胀,以及消化不良。现代医学将这种情况称为“短肠综合征”,因为癌症患者常常处于高消耗状态,因此这种病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期。在这方面,祖国传统医学具有一定的疗效。本病例的病机演变规律大致是小肠全切导致中焦脾胃腐熟运化大损,气血大亏,阳气受损。脾胃气虚导致水谷腐化不全,肠道不能正常分清泌浊,水谷精微夹杂而下,表现为泻下。气机不升则腹胀。在原有手术和化疗伐伤正气的基础上,肢体失养,表现为消瘦、乏力、面色无华等虚象。因病位于中焦,所以治疗方案立足于中焦脾胃,使用了益气健脾、化湿止泻的基础方参苓白术散加味。病久伤血伤阳,故在该方案中加入了归、芍补血,肉桂温阳,以及防风祛风化湿、行气消胀等佐药。大枣和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患者裂纹舌非常典型,提示胃气大败,预后不良。服药后裂纹变浅,说明胃气渐复。由于薏苡仁性偏寒,而患者有阳虚症状,湿邪也逐渐减少,因此去掉了薏苡仁。经过5次服药后,患者症状进一步好转,效不更方。由于该患者为功能性疾病,不是数日之功可以治愈,因此采用了古人的方法,使用散剂缓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