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三偏汤加减治疗偏头痛。80年代临床特效方法的问题,以及和三偏汤加减治疗偏头痛。80年代临床特效方法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方药
散偏汤加减:柴胡3克白芍15克川芎30克香附6克 白芥子9克白芷1.5克郁李仁3克甘草3克
【加减】
(1)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者,加半夏15克、陈皮1克、茯苓12克,川芎减为12克。
(2)眩晕明显者,加天麻10克、钩藤12克、菊花12克。
(3)口苦、舌边尖红者,川芎减为12克,加黄芩,川棟子各10克。兼心烦、失眠者,加栀子15克、炒枣仁15克。
(4)大便秘结,口干目赤,舌苔黄厚腻者,加大黄9克。
(5)病经多年,久痛入络,可去白芷,加桃仁12克、红花9克、赤芍12克等药。
服法及注意事项:(1)水煎服。一般轻者服1剂即可止痛,重者至多服两剂必能缓解。(2)痛止即停服本方,继用滋养阴血、平肝清胆之品,作善后调理,以治其本,可望痊愈。
【体会】现代医学关于偏头痛的病因尚未充分阐明。近年来认为,本病发生与机体5-羟色胺代谢紊乱有密切关系,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大多认为是由于早期的血管痉挛和极期的血管扩张所造成。也有人认为本病的发生机理涉及中枢神经、植物神经、神经体液和酶系统。临床用5-羟色胺拮抗剂麦角胺防治虽有一定效果,但无论止痛效果,还是远期疗效都难以令人满意。
中医将本病归属于偏头风范畴,认为其基本病因病机在于:肝胆气郁,内生痰湿,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复因外受风邪人脑,内犯少阳经脉,风、气、痰相因为患,郁而为痛。
有关本病的治疗,历代中医书籍中多有记载,内治外治均有,诸如芎犀丸、川芎茶调散、半夏白术天麻丸、血府逐瘀汤等,笔者都曾试用,虽说有效,而其效用或弱或缓,终难解燃眉之急。
自应用《辨证奇闻》散偏汤于临床,屡治屡验,结合辨证加减,确能覆杯取效。窃思他方之治偏头风,或清热,或散风,或祛痰,或化瘀,只治其一端,然病非单纯,所以功效有限。
本病病因病机复杂,已如前述,唯散偏汤配伍全面,集解郁、祛痰、散风诸法于一方之中,治疗主次分明,剂量轻重适宜,药精力雄,故能使陈年胶结之邪顷刻分解,效如桴鼓。至于痛止即须停服本方之理,盖因头痛既久,脏腑气血阴阳焉有不虚,而本方以祛邪为先,邪去即当复其正,乃为正治之法,《内经》所谓“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无求之,虚实责之是也。否则,只知攻击,徒伤其正,即犯虚虚之诫,使前功尽弃而病必不除。
三偏汤加减治疗偏头痛。80年代临床特效方法和三偏汤加减治疗偏头痛。80年代临床特效方法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