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水臌和气臌之外,还有一种被称为血臌的证候,它的症状比水臌和气臌更为难以治愈。然而,它的症状非常少见,以至于在医界中,即使已经临床经验数十年,也很少会遇到这种病症。因此,很少有医学书籍讨论这种证候。事实上,由于这种证候的肿胀形状与水臌和气臌相似,所以很难将其与这两种病症区分开来。所能识别的仅是周身血管紫纹的外现耳部特征。
血臌之由,多因努力过甚,激动气血,或因暴怒动气,血随气升,以致血不归经,而又未即吐出泻出,遂留于脏腑,阻塞经络,周身之气化因之不通,三焦之水饮因之不行,所以血臌之证初起,多兼水与气也。迨至瘀血渐积渐满,周身之血管皆为瘀血充塞,其回血管肤浅易见,遂呈紫色,且由呈紫色之处,而细纹旁达,初则两三处,浸至遍身皆是紫纹。若于回血管紫色初见时,其身体犹可支持者,宜先用《金匮》下瘀血东加野台参数钱下之。其腹中之瘀血下后,可再用药消其血管中之瘀血,而辅以利水理气之品。程功一月,庶可奏效。若至遍身回血管多现紫色,病候至此,其身体必羸弱已甚,即投以下瘀血汤,恐瘀血下后转不能支持,可用拙拟化瘀通经散,再酌加三七末服之,或用利水理气之药煎汤送服,久之亦可奏效。若腹中瘀血已下,而周身之紫纹未消者,可用丹参、三七末各一钱,再用山楂四钱煎汤,冲红糖水送服,日两次,久自能消。
《金匮》下瘀血汤︰大黄三两(当为今之九钱),桃仁三十个,虫二十枚去足熬(炒也)。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约四两强)煮一丸,取八合顿服之,瘀血下如豚肝。
按︰此方必先为丸而后作汤服者,是不但服药汁,实兼服药渣也。盖如此服法,能使药之力缓而且大,其腹中瘀久之血,可一服尽下。有用此方者,必按此服法方效。又杏仁之皮有毒,桃仁之皮无毒,其皮色红,活血之力尤大,此方桃仁,似宜带皮生用。然果用带皮生桃仁时,须审辨其确为桃仁,勿令其以带皮之杏仁误充。
追究病从何来,如果是由于血气不通畅导致的,那么病情稍微严重一些,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服药,病症就可以得到缓解。但是如果病情过于虚弱,就需要特别小心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治疗病症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一定要将这种情况告知病人和家属,如果他们坚持治疗,也要尽一切可能来防止风险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