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奇文 山东省卫生厅
小儿口疮是指出现在齿龈、舌体、颊部、上腭等位置的黄白色溃疡,常伴随疼痛和流涎,甚至可能发热。如果溃疡范围较大,上覆盖有腐烂物质,就称为口糜。而仅发生在口唇两侧的口疮则称为燕口疮。此病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与其他疾病相伴发。虽然本病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但预后良好。然而,如果体质较弱,口疮可能会反复出现且难以治愈。
本病在辨证上,一要辨虚实。起病急,病程短,口腔溃烂及疼痛较重,局部有灼热感,或伴发热者,多为实证;起病缓,病程长,口腔溃烂及疼痛较轻者,多为虚证。二要辨脏腑。舌上、舌边溃烂者,多属心;口颊部、上腭、齿龈口角溃烂为主者,多属脾胃。在治疗上,实证治以清热解毒;虚证治以滋阴降火,引火归原。
风热乘脾
症见口颊、上腭、齿龈、口角溃烂,甚则满口糜烂,周围焮红,口臭涎多,因疼痛而拒食,烦躁不安,或伴发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脉象浮弦数。此为外感风热邪毒,内应脾胃,上熏口舌所致。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方用凉膈散:黄芩9克,连翘12克,栀子7克,大黄5克,芒硝5克,竹叶6克,薄荷7克,甘草3克。若大便不实者,可用泻白散:藿香7克,栀子6克,石膏10克,防风6克,甘草3克。
若为口疮实证伴发热者,也可用以下验方:大青叶、鲜生地黄、生石膏、芦根各15~30克,玄参、赤芍、丹皮各6~10克,甘草3克。
本证可用锡类散少许,涂敷患处,1日2~3次。
心火上炎
症见舌上、舌边溃烂,色赤疼痛,心烦不安,口干欲饮,小便短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此为心火炽盛,邪热循经上炎所致。本证以口腔局部症状为主,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治法:清心泄热。方用泻心导赤汤:黄连5克,生地9克,竹叶9克,木通3克,甘草3克。若口渴甚者,可加生石膏12克,天花粉9克以清热生津。若尿少者可加车前子9克,滑石9克以利尿泻热。外涂青梅散(见鹅口疮),1日3~4次。也可用冰硼散少许,涂敷患处,1日2~3次。
虚火上炎
口腔溃烂、周围色泽不红或微红,疼痛不甚,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神疲,颧红,或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口干不渴,舌红、苔少或花剥,脉象细数。治疗方法是滋阴降火,引火归原。甘露饮加肉桂1克可作为方剂。对于外涂口疮散(鹅口疮)也有一定的帮助。如果患者有长期腹泻或呕吐后出现口疮的情况,治疗方法应该是气阴双补。七味白术散加味可作为方剂,其中包括人参5克、茯苓6克、白术9克、藿香叶6克、木香4克、葛根12克、甘草3克、乌梅5克、儿茶0.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