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甘草汤治疗各种疼痛症状的原理

来源: 久久
发布时间:2023-12-28 02:51:16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的29、30条,主治因误汗伤及阴血而导致的脚挛急不伸的证候。该方药物组成为白芍药和炙甘草,各四两。芍药酸苦入厥阴,具有敛阴和营的功效,《本经》称其:“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炙甘草甘平入太阴,具有补脾生津的功效,《本经》称其:“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二者相伍,酸甘化阴,益气和血,养血通痹,缓急止痛。该证的治疗要点在于调和肝脾。芍药甘草汤虽然简略,但如果能够准确辨证,随证化裁,临证活用,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痉挛性疼痛。尤其是对于横纹肌的挛急有镇静解痉的作用,对于平滑肌脏器痉挛,如胃肠、胆囊、输尿管、子宫、膀胱及血管痉挛等,均有良好的缓解作用。以下是两个验案的举例。

验案一:痹证

王某,女,70岁。颈背部疼痛半月余。2009年7月3日初诊。半月前,患者晨起时感到左侧颈部肌肉疼痛,当时认为是落枕,贴止痛膏无效,疼痛逐渐发展至背部,逐日加重,不能转侧,不能伸臂,夜间疼痛尤重。曾去市某医院未查出器质性病变,按软组织损伤治疗,服不少药物,颈痛稍轻,背痛无改善,非常痛苦。

诊见:颈部疼痛强硬不适,背痛较重,左侧尤甚,痛重时心烦、焦虑,不时出虚汗,无口苦咽干,纳差,睡眠差,大便干,2日一行,小便调,舌质暗,舌苔薄黄,脉细涩。四诊合参,辨证为太阳、太阴、阳明合病,津血亏虚,经输不利挟瘀。治宜柔筋缓急,升津疏经,方拟芍药甘草汤加味:白芍、炙甘草各45g,葛根30g,3服。日1服,水煎分2次服。

二诊:药后疼痛明显减轻,伸臂也不太痛了,诉颈痛甚时连及头部也痛。上方加川芎30g。患者继服4服,诸症消失。

按:该案患者既有太阳经输不利,又有太阴津血亏虚,还有阳明微热之侯,其颈背部疼痛异常,显系津伤血虚,筋脉失养所致,故以较大剂量之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柔筋缓急止痛。葛根有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行之功,《本经》谓其“主……诸痹,起阴气”,加之以升阳生津解肌,加强缓解经脉拘急之力。方虽小,但方证相应,疗效明显。二诊加川芎意在加强活血行气通痹止痛之力,《本经》谓川芎“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能上行头巅,下达血海,外彻皮毛,旁通四肢,为血中之气药,以活血、行气、祛风为功,以通为用,所治之证,总以疼痛为主,不论寒、热、气滞血瘀,血虚挟瘀所致之疼痛,用之皆可加强疗效。

验案二:腰痛

胡某,女,23岁。右侧腰部剧痛3天。2009年11月20日初诊。患者怀孕8个月,因胎位不正,久行膝胸卧位操效果不好而情志郁闷,3天前晨起做操,膝刚着床趴下时,突感右侧腰部疼痛,并逐渐加剧,痛重时恶心呕吐。在某乡卫生院做彩超示:右侧肾盂积水,予以输液治疗无效,求治。

诊见:痛苦病容,阵发性右侧腰部剧痛,口干不苦,心烦,纳差,眠差,二便可,舌质淡嫩,舌苔黄腻水滑,脉弦细滑。四诊合参,辨证为太阴、厥阴合病,肝脾失调,血虚水盛。方拟芍药甘草汤加味:白芍、炙甘草、茯苓各30g,白术18g。2服,日1服,水煎分2次服。

二诊:药后腰痛程度减轻,恶心呕吐消失,仍日痛多次。上方将白芍、炙甘草各加至45g,服后症状逐日减轻,又服6服,诸症消失。

按:该案患者因怀孕而阴血不足,水饮内盛,饮阻气机,又加之情志拂郁不舒,气机郁结,诸因致使气血阻滞腰部经脉,筋脉失濡,挛急疼痛,因患者为孕妇,如不尽快止痛,久则易伤胎气,所以,当务之急是柔筋缓急,解痉止痛。故以大剂芍药甘草汤养血敛阴,补中缓急。加茯苓以健脾和中,利水渗湿,“伐肾邪”(《本草纲目》引《别录》)。加白术以补脾益气,“主风寒湿痹……痉”(《本经》),“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本草纲目》引《别录》),方证、药症相应,投之即效。二诊加重白芍、炙甘草之量,主要在于加强其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之功。

体会

芍药甘草汤是我治疗急性痛证时常用的方剂,但是在我个人的经验中,芍药和炙甘草的药量必须按照原方所定比例1:1进行配伍才能获得最佳疗效。根据这个比例,炙甘草的用量较大,可以快速缓解疼痛,而且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反应。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