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的要求,以下是《内经》天牖五部临床应用的新标题: 《天牖五部:内经临床应用的新思路》

来源: 久久
发布时间:2023-12-28 02:53:28

张吉 北京中医药大学

《灵枢·寒热病篇》中提到“天牖五部”,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发热性疾病的针灸治疗,以及某些急重症的治疗方法。在文章中,作者首先论述了“皮寒热”、“肌寒热”、“骨寒热”等不同类型的发热性疾病,并介绍了相应的治疗方法。接着,作者又介绍了颈部的五个腧穴,重点阐述了这些腧穴在治疗暴瘖(突然发病的狂病)、暴聋(突然丧失听力)、暴挛(肌肉突然强直抽搐)和癫痫(突然发作的神经系统疾病)等急重症方面的临床应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因此,本文对这些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

《灵枢·寒热病篇》首先介绍颈侧部的五个重要穴位,如原文所述:“颈侧之动脉人迎,人迎足阳明也,在婴筋之前;婴筋之后,手阳明也,名曰扶突;次脉手少阳脉也,名曰天牖;次脉,足太阳也,名曰天柱;腋下动脉,臂太阴也,名曰天府。”说明颈部的五个穴位的位置从内侧向外侧分别为人迎穴;在胸锁乳突肌前缘,在胸锁乳肌之后叫扶突穴;再向后为天牖穴;在项后为天柱穴;在腋下三寸处,动脉应手处为天府穴。此五穴其中四个为阳经穴,一个为阴经穴(手太阴“帛书经脉”也叫臂太阴脉),其排列次序与现代经脉循行一致,其穴位归经也与现代归经相一致。为什么重视阳经呢?因为诸阳之气,皆上于头,头为诸阳之会,五官七窍(除二阴外)皆在于头面部,用此五穴说明重视阳气的调整。其次,还有一阴经,手太阴肺经,肺经虽然为阴经,但肺为气之海,宗气之所聚,呼吸吐纳全赖于肺的作用,故对于阳气之温煦补养十分重要。故而纳入颈部五穴。

颈部五穴,皆可治疗各种急重症。如原文所说:“阳逆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人迎;暴瘖气鞕(梗),取扶突与舌本出血;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取天牖;暴挛痫眩,足不任身取天柱;暴瘅内逆,肝肺相搏,血溢鼻中取天府,此为天牖五部。”

人迎穴为足阳明胃经穴,穴在结喉旁,距喉结1.5寸,在胸锁乳突肌前缘,其解剖位置极其重要,在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之分歧处,还有颈前浅动脉及颈静脉;其神经分布也较复杂,浅层布有颈部皮神经,面神经的颈支,深层有动脉球,最深层有交感神经干,外侧还有舌下神经及迷走神经。因此,刺法要找准穴位,偏内或偏外均有大的血管,也不能刺得太深,一般深度在0.2~0.4寸之间,因为深层有大的神经,一般也不要提插捻转,以防刺伤周围血管神经,如果深刺大动脉臂上,针尾要随着动脉跳动而摇摆即应退针为宜。出针时也要按压局部以防出血。其主治病证,为阳气上逆而致头痛,胸部胀满而呼吸困难。目前常用于阳亢而致头痛,包括肝阳上亢,突然性高血压而致头痛如裂;或肺气逆,胸中胀满、不得呼吸之急症、咽喉肿痛、呼吸障碍、饮食难下、吞咽困难以及瘰疠、瘿气等症。现代研究有即刻降血压的作用。笔者常用人迎穴配曲池穴、合谷穴降血压,临床效果明显;人迎穴配水突穴、气舍穴治疗甲状腺炎,甲状腺肿大,效果较快。笔者曾治一台湾患者,左甲状腺肿大约6cm×8cm大小,质地较硬,边缘清楚,并且皮肤表面发赤,经取上述穴加天突、商阳、内庭,第一次即有轻松感,经过五次针灸治疗,甲状腺肿消除大半,只剩下2cm~3cm大小,质地也较软,后来返回台湾。应用此穴虽然有些担心,但用之得当,效果明显。

扶突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穴,在胸锁乳突肌外缘,距结喉旁3寸,平人迎穴,穴下浅层有颈阔肌,深层有中斜角肌,再深层内侧有颈外动脉,布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副神经。主治暴瘖、气梗,即突然不能讲话、声音嘶哑,咽喉肿胀,气梗阻塞,呼吸受阻,与现代之急、慢性喉炎相似,也包括急性脑血管病突然声音嘶哑等突发性声音嘶哑之症。一般针刺不可太深,0.4~0.6寸即可,太深易刺伤神经。在治疗上应用本穴同时配金津、玉液两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数滴。若治疗急性喉炎,声音嘶哑可加商阳、合谷、大椎、天溪等穴以急泄其热。若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暴瘖可加头部俞穴,四神聪或百会、廉泉、天突或加哑门、风府等急救穴。

笔者曾治疗一老妪,年70岁,吞咽困难。既往曾患过心梗,已作过心脏搭桥手术。现在神志清楚,反应迟钝,面部表情呆板,右半身不遂,肢体活动受限,不能走路,手不能拿东西,口角流涎,语言不利,吐字不清,声音低沉时断时续,发音费劲,构音困难,听不清完整句子,口唇下垂,两唇不能合拢,下颏肌肉下垂,兜不住饭食,饮水发呛,饮水需用吸管,面左侧卧才能艰难咽下,舌体干燥,脉弦数。诊断为中风,右侧半身不遂,舌瘖,吞咽困难。西医诊断:多发性脑梗后遗症,假性球麻痹。中医辨证:肝肾阴虚,虚风内动,气梗喉痹。治疗:滋补肝肾,养阴益气,驱风通络,开窍启闭。以左归饮方加减。针灸取穴:头颈部穴扶突、天鼎、风池、风府、廉泉、天突;头部穴以百会、神庭以及血海、膈俞,上下肢用通络活血之穴位,针灸三个月,能自主讲话,但慢吞吞,能站立不用坐轮椅,自己扶拐杖走来看病,说明以扶突、风池、风府等穴为主治疗中风瘖痱病证确有较好疗效。

天牖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穴,在颈乳突后下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在天容穴与天柱穴的平行线上,穴下有枕小神经本干,深层有副神经、颈神经。主治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即突然耳聋,浊气蒙蔽清阳之头晕目眩,视物不清。临床暴发性耳聋非常多见,但无特效疗法。

笔者于2008年春天曾治一青年女患,是中国籍留学生,因有急事,从加拿大起飞,途经中国飞往日本,空中飞行已有20余小时,因旅途疲劳,又兼精神紧张,即突然发现两耳暴聋,暴鸣,回国内后即到某一综合型大医院五官科,专科治疗一个月余,经过许多新疗法,应用许多价值昂贵之新药,大夫也竭尽全力,但疗效不明显,患者感觉失望,无奈之下出院,而求助中医治疗,遂来我科针灸、中药综合治疗。中医诊断:暴发耳聋,肝胆火旺所致。中药投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针灸取穴,以天牖、医风、听宫、听会为主穴,再加百会、神庭、支沟、中渚、阳陵泉、丘墟等穴。第一周,针灸三次即有轻快感,耳鸣声音也减弱,连续针灸中药治疗一个月,疗效非常明显,原来的心烦意乱,不能入睡已有缓解,能听到微小声音,耳鸣也有好转,精神舒畅,放下过去沉重的思想包袱,虽然休学半年,但经过三个多月治疗,已奔赴加拿大学习。

天柱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在颈项部斜方肌起始部,深层有头半棘肌,有枕动脉,枕静脉,布有枕大神经干。主治:暴挛痫眩,足不任身,即突然全身痉挛,癫痫,眩晕或突然两足无力,不能支撑身体,阵发性肌肉无力的软瘫症,这是由于足太阳膀胱经行于脊背的两侧大的肌肉,由于肌肉抽搐或松弛所致,笔者常用于治疗痉病、癫痫大发作或重症肌无力等疾病。也常用于治疗颈项综合征,以天柱穴、大椎穴、定喘为主及夹脊穴。治疗癫痫病以天柱穴加风池、风府、百会、人中、亚门穴等,效果明显。

天府穴为手太阴肺穴,在臂臑内侧,腋前皱臂上端向下3寸处。肱二头肌桡侧缘,穴下有头静脉,肱动脉、静脉分支,布有肌皮神经及臂外侧皮神经。主治:暴瘅发热病、邪气内逆、肝肺二经气逆上冲,迫血妄行而致口鼻出血的急症。即可应用于治疗高热气喘、胁胀而兼有口鼻出血之热症,以及急性关节炎、肩周炎、瘿气、瘰疬,还有文件记载能治紫白殿风症。笔者常用以治疗肩关节炎、臂不举头的肩周炎,天府穴配合肩髃、肩髎、肩前棱、肩后棱等穴,效果明显,用以治疗肺热喘咳症,配合中府、云门、大椎、定喘、肺俞、曲池、合谷、太冲、太溪、曲泉等穴,效果明显。

总之,寒热病篇内容虽然不多,但治疗价值却非常高。对于发掘应用颈部俞穴来说,这非常重要。尤其本组穴位,它们都能够治疗急病和暴病,正如《内经》中所记载的,每个穴位下面都有“暴”字,即暴瘖、暴聋、暴痉、暴瘅、突然头痛等。除了颈部俞穴之外,颈部还有其他一些穴位,例如任脉的廉泉、天突,督脉的风府,哑门以及足少阳脉的大杼,以及颈部奇穴等,它们也都有非常重要的治疗价值。这些穴位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