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

来源: 药材童子
发布时间:2023-12-28 00:45:24

宋代理学家朱写了两首《观书有感》的诗。其中一个人说:

“半亩方塘开,满天云。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因为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为它源源不断。"

这是一首著名的哲理诗。作者觉得汤芳的水因为有了流水的源头而清澈,书中含义的精妙来自于丰厚的底子。

这里不必说什么是理学的根基。回味这首诗,不禁想起了博大精深的中医。千百年来不断发展完善,为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服务。它仍然充满活力,继续在防治疾病和延长寿命方面发挥着有效的作用。

它的生命力来源是什么?历代名医作为其代表人物,不仅造福了当代,也造福了后世,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他们发明的药方至今仍有临床价值。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是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的主要问题。

以上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中医基础是历代名医成功的秘诀。从表面上看,由于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每一位名医的成功之路都不一样。再加上观察的角度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完全一致。

但毫无疑问,他们都深受传统文化尤其是哲学的影响,从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营养,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思想动力。这是他们成功的秘诀,也是整个中医的基础。

一个医生能否成为起死回生的名医,取决于他的医术、思想和道德在多大程度上继承、体现和发扬传统的精髓,并及时汲取新鲜的内容。毫不夸张地说,传统文化是医生的思想基础、精神支柱和精神归宿。

总之,这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没有这个精神家园,医生就不是医生,中医也就无从学习,其生命力的源泉也就枯竭了。因此,对这个历代名医的精神家园进行具体而深入的调查研究,

它不仅有利于了解和把握中医的发展规律,而且可以促进名医的产生和中医的现代化,乃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这是当代中国人民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研究古代名医的精神世界有两种方法:一是专题综合评述。比如古代名医对自然(或天)、生命(或人性)、疾病、方法论、认识论、医德的看法。二是以人为纲,分别考察。如果选几个历代名医,

进行具体的调查分析。这两种想法各有利弊。前一种思路的优点是覆盖面广,使用材料灵活,讨论更自由;它的缺点是容易空洞,特别是在目前没有专门人员研究的情况下,不容易深入,难免有浮于表面、撇于水面的弊端。

后一种思路的好处是对象具体,容易深入,切中要害;它的缺点是覆盖面小,必然导致以点代面和挂漏的弊端。权衡两种思路的利弊,笔者认为应根据相关研究的现状和个人条件采用后一种思路。

意在揭示典型医生成长的思想文化基础,为当代众多医生提供历史启示;同时,也可以为传统哲学和道德的历史作用提供一个具体的例证。

探索前人的思想充满了困难,实际上是一次精神上的冒险。难点主要在于知道主体和客体出生于不同的年代,所以没有交流互动的可能。后人不得不立足于自己所处的时代,透过历史的帷幕,探寻前人的人生轨迹、言行举止以及其中透露的思想。

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知识,很难符合对象的现实。怎么才能避免这个弊端呢?笔者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将古人的思想置于其产生的特定历史环境中,探讨其产生的必然性。比较前后左右,

即看它与之前和同时期的其他类似思想相比有什么新的内容,对后来的思想有什么影响。而不是以今人的意愿来评判古人。否则就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坑。二是以今天的科技文化为参照,回望古人思想的合理性。

看古代人的思想道德中是否包含贯穿古代和现代的内容,即在多大程度上发现和反映了世界的普遍规律,其现代价值是什么。谈古人往往是狭隘片面的。三是以古今相关实践为依据,检验古人思想的真实性。

而不是以人类已有的知识、思想甚至真理为标准。即使是现代科学,包括医学、药学,也不能作为检验标准,因为它也是知识,需要不断地被实践检验。只有通过社会实践,特别是疾病防治活动,从古到今,

才能可以作为检验古代名医的理论、方法、方药及其思想道德的标准。因此,在这方面我们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经过分析,肯定肯定否定。避免主观性和随意性。医林的人应该知道,医生不仅可以鄙视和排斥传统文化,

特别是哲学和道德,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它,使用它,实践它,这样我们才能大有作为。愿所有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在向往和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不忘祖先,积极培育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共同基础。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