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草药汇编》:白乳菇
别名
辣味乳菇、蘑菇
来源
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白乳菇Lactarius piperatus (L. ex Fr.) Gray,以子实体入药。
生境分布
生于阔叶林内地上。分布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四川、云南。
性味
苦,温。
功能主治
追风,散寒,舒筋,活络。
备注
为“舒筋丸”最主要原料之一。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白乳菇
拼音注音
Bái Rǔ Gū
别名
羊脂菌、辣味乳菇、白奶浆菌、板栗菌、白蘑菇、石灰菌
来源
药材基源:为红菇科真菌辣乳菇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ctarius piperatus (L.ex Fr.) Gray[Agaricus piperatus L.ex Fr.]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摘,晒干备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散生或群生于针、阔叶混交林下,以温带和亚热带为习见。为多种树种的外生菌根菌。6-10月常见。
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原形态
菌盖宽5-15cm。中部下凹呈浅漏斗状。干,白色,无毛绒,无环纹。盖缘渐薄微上翘。菌肉白色,坚脆,伤后不变色。味辣。乳汁白色,不变色。菌褶白色,下延。柄短而粗,高4-6cm,粗1-3cm。孢子球形、阔椭圆形,(6-7)μm×(5-6)μm,壁具微疣。
性状
性状鉴别 菌盖扁半球形,中央脐状,或呈近漏斗形,白色,稍带黄色。菌肉白色或淡黄色。菌褶密,分叉。蛋壳色或白色。菌柄短圆柱形,或向下渐细,长2-6cm,直径1-3cm,白色,内实。气微,味辣。
化学成分
本品含辣乳菇二醛(piperdial),辣乳菇醛醇(piperalol),绒白乳菇醛(velleral)和异绒白乳菇醛(isovelleral)等。
药理作用
子实体中所含的倍半萜内酯的结晶混合物有抗白血病作用。
性味
苦;辛;性温;
注意
《滇南本草图说》:“患冷疾腹痛泄泻者忌食。”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舒;四肢抽搐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复方
该菌色白,有白色乳汁溢出,如羊脂,故有白乳菇、羊脂菌、白奶浆菌等名。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