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篇|中药材学习(详解版)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8-05 13:54:10
曾听人提起过,北中医一位因伤寒论讲课视频而出名的退休老教授之子,临床水平相当可以,尤其擅长情志类,脾胃科及妇科疾病。
而其临床功底,有半数来自他中药鉴定与质量把控的功夫,后来查了一下老师的学术背景,发现其长期从事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的教学研究工作。
又去听了他的几个讲座,读了几篇他的论著,发现确实还可以,由此,就算是在心里埋了一个种子(万一以后临床进境遇到瓶颈的时候,还有一条可行的路径可以帮助突破瓶颈)
同时,最近要去药房抓药了,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抓药之前,还是先把该学的整理一遍,大框架整理一下,重点列一下(简单来说,就是为了之后学的时候偷个懒,所以决定现在下点功夫,
在学习过程中,个人比较认同的学习习惯是,先抓大方向,搭建知识框架,然后填充重点知识点——补充细碎知识点——整理全面,最后组成知识模块,(虽然大多数都是只停留在填充重点知识点这一步)
所以,初期,目光要全,重点要抓,认知的进步,要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所以,分成了从朴素与完备,整体与局部,具象与抽象几个角度出发,把知识划分好,
首先,在开始认知一个事物时,绝大多数情况下,认知从朴素,主观与具象开始,通过归纳,演绎,提炼等方式,逐渐向完备,客观,抽象,这是普通人类在缺乏工具的情况下认识新事物一个普遍规律。
如果追根溯源,从唯物史观出发,最初人们对草药的认识与应用,一定是从野外采药认药开始的,,在现存的《神农本草经》里就有相关的附录歌诀《野外采药歌诀》,
一:
《野外采药歌诀》
大地生草木,性用各不同。
前人相传授,意在概括中。
生毛能消风,黏泥拔毒功;
中空能利水,有刺能排脓;
茎方善发散,骨圆退火红;
叶缺能止痛,蔓藤关节通;
色红主攻瘀,色白清肺宫;
味苦能泻火,味甘可补中;
酸敛涩止血,辛散咸润融。
病魔相烦扰,药到遁无踪。
最是辨形色,妙用自无穷。
采药贵时节,根薯应入冬;
茎叶宜盛夏,花在含苞中;
果实熟未老,核熟方有功。
这里是告诉我们,在野外,缺少药材而又无扎实的中药辨识鉴定功底,如何有方向的选药用药,
从中我们可以一眼看出显性大框架
药物形态特点——对应功效
同时,里面也有包含了一些相对隐性的知识框架,需要我们稍微动动脑子提炼出来
经过提炼,我们发现了他的四个隐性框架
采药时节,形色主治,形状主治,性味主治

填充相应的知识点,就组成了一个知识模块

划分
1,采药时节
采药贵时节,根薯应入冬;
茎叶宜盛夏,花在含苞中;
果实熟未老,核熟方有功。
2,形色主治
色红主攻瘀,色白清肺宫;
3,形状主治
生毛能消风,黏泥拔毒功;
中空能利水,有刺能排脓;
茎方善发散,骨圆退火红;
叶缺能止痛,蔓藤关节通;
4,性味主治
味苦能泻火,味甘可补中;
酸敛涩止血,辛散咸润融。
此时,还有一个环节,就是思考复盘,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还缺少什么?
毕竟,没有什么知识模块是绝对尽善尽美的,只要不完善,就有进步的空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不完善之处,并尽可能补全
所以,回归现实,这是一个野外采药歌诀,我们在脑子里过一遍,在野外遇到药物,一般步骤是什么,首先是找药,但找药之前,先得考虑现在什么时候,不能冬天去找花叶类药,那时此类药大多数都枯萎了,哪有什么药效。
所以,第一步是时节,第二步就是采药方法,回归歌诀表现出的框架,会发现他里面没有采药方法这一部分,这就是我们需要去补充的,需要我们去找另外的资料去进行完善。
那么,完善后,框架加知识点是什么样的呢?
如下
二:
(一)时节
采药贵时节,根薯应入冬。果实应初熟,种子老熟用。茎叶宜盛夏,花在含苞中。用叶少挖根,采根应留芽。采集要合理,资源永利用。
(二)寻药
解表草药路边坡,利湿草药湿地多。清补中药深山谷,通络藤本密林窝。
(三)形色主治
贴地沾泥退肿红,方枝生毛能消风。尖叶生刺除积痛,枝红肉黄活血通。
(四)形状主治
有毛能止血,有刺善驱风。肿节治跌打,粘潺拔毒功。藤茎祛风湿,中空消水肿。花叶能升散,子实多下行。
(五)性味功效
麻辣治蛇咬,芳香功止痛。酸涩可收敛,甘味补气雄。苦寒泻心火,辛辣善温中。咸味软坚好,质重能镇静。
要意识到,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核心能力,让自己变得更聪明,知识应该是和目前的自己相匹配的,钻牛角尖深挖一个知识,就失去了作为一名中医所应该具有的整体化,系统化视角的素质,经过自我分析与评估,对我来说,知识补充到这种程度,够用了。
所以,我们进入到下一个环节,提炼重点,加深记忆与理解,
三:
中华本草治病口诀
中空草木可治风,
叶枝相对治见红。
叶边有刺皆消肿,
叶中有浆拔毒功。
毒蛇咬伤就地医,
内血面白必戒酒,
忍气吞声验内伤。
解释:
1.草木中空善治风:凡是草木中间见空心的都可以治疗风湿骨痛,如治疗风寒腰腿痛可加一些酒行气活血.一般不认识的药尽量只外用勿内服。
2.叶枝相对治见红:凡是草木叶与枝都是同向对生的即可以外用止血。
3.叶边有刺皆消肿:凡是叶边有毛有刺的即可治疗肌肉红肿疼痛等。
4.叶中有浆可拔毒:凡是叶子经一搓既有粘滑浆液的即可治疗无名肿毒或蛇,蝎,蜂,蜈蚣咬伤等。
5.毒蛇咬伤就地医:凡毒蛇咬伤切勿惊慌失措,拔足狂奔.应冷静地挤或吸出毒汁,然后在原地十米平方范围内即可找到解药(按上面第4点寻找)。
6.内血面白必戒酒:凡内伤出血的病人必面白口渴,此时不论服用何药物切忌与酒同服。
7.忍气吞声验内伤:跌打损伤,外伤为轻,内伤为重.一般四肢,肌肉损伤红肿为外伤,那么如何辨别内伤呢?
方法如下:令伤者深吸一口气如吞东西一样吞落咽喉,然后闭住呼吸到确实憋不住时再呼出,在憋气过程中如自觉伤处犹如针扎样刺痛或刀割样痛,重者则不敢憋气此即为内伤之症.然后辩伤在何脏进行治疗。
在长久的采药,认药过程中,人们对药物的理解认识逐渐深刻,应用上也呈现精细化的趋势,开始分不同药用部位来用药。
四:

药用部位
【块茎块根】
南胡夏泻白天棱,冬百何地参乌金。
块茎:天南星、元胡索、半夏、泽泻、白芨、天麻、三棱;
块根:天冬、麦冬、百部、白蔹、何首乌、地黄、太子参、草乌、郁金。
【根及根茎】
皖西虎杖黄龙胆,山高草长抢仙丹。
紫苑、茜草、虎杖、大黄、龙胆、山豆根、藁本、甘草、徐长卿、羌活、威灵仙、丹参。
根茎及根:虎杖、藁本、羌活。

根茎:山药、知母。莪术、射干、姜黄。
【种子类药材】
种子牵牛槟葶马,决明吐枣杏桃沙。
牵牛子、槟榔、葶苈子、马钱子、决明子、菟丝子、酸枣仁、杏仁、桃仁、沙苑子。

【皮类药材】

根皮桑白鲜牡丹,五加地骨来相参

干根枝皮来入药,秦皮枝干厚朴全

肉桂杜仲合欢皮,两个黄柏用树皮

1、根皮:桑白皮、牡丹皮、白鲜皮、五加皮、地骨皮

2、干皮、根皮、枝皮:厚朴、秦皮(只有枝皮和干皮入药)

3、树皮:肉桂、杜仲、合欢皮、黄柏、关黄柏

之前的我,有段时间,热衷于科研,想做个中医科学家,也因此过多了解了西医治疗的种种弊病,中医现代化研究的一些弊病,科研界的种种乱象,一度心灰意冷,有向一味排斥现代科学成果的原教旨主义中医转变的倾向。
好在,命运比较奇妙,那段时间,又去读了一些历史,把社会史观,辨证唯物史观的一些东西又重温了一下,又接触到一些确实在认认真真搞研究,实实在在做临床的老师,自己的心态慢慢纠正过来,认识到所谓的科研,所谓的临床,都是让自己对学科认识更深刻的手段,而非目的,才没有从一个大坑滑向另一个大坑
同时,一位对我影响颇深的老师,在聊天的时候和我们说过:“具体认识药,可以在一种角度上深入,也可以开拓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海纳百川,让多种理解并行,临证之时方为我所用。若有进境,则百川汇海殊途同归。”
所以,从此以降,一直到第九部分,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中药,涉及到现代植物学,药理学的学科知识,整理这两部分,除了中医临床的应用,还有两个目的,一是给自己过去那段时光一个交代,二是为了提醒自己,视野广起来,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五:

来源科属
【菊科】
菊香苍白茵款冬,川北公牛青紫红。
菊花、木香、苍术、白术、茵陈、款冬花、川木香、北鹤虱、蒲公英、牛蒡子、青蒿、紫菀、红花。
【豆科】
黄沙草豆苦明花,苏葛降番血骨茶。
黄芪、沙苑子、甘草、金钱草、山豆根、苦参、决明子、槐花、苏木、葛根、降香、番泻叶、鸡血藤、补骨脂、儿茶。
【伞形科】
伞北回归南蛇风,两活二胡芷藁芎。
北沙参、小茴香、当归、南鹤虱、蛇床子、防风、羌活、独活、前胡、柴胡、白芷、藁本、川芎。
【唇形科】
唇形黄芩薄荷广,半荆苏丹益母香。
黄芩、薄荷、广藿香、半枝莲、荆芥、苏叶、丹参、益母草、香薷。
【毛茛科】
毛茛通威升麻丹,二乌附子白赤连。
川木通、威灵仙、升麻、丹皮、草乌、川乌、附子、白芍、赤芍、黄连。
【百合科】
百合玉楼藏黄精,三母二冬土茯苓。
百合、玉竹、重楼、黄精、川贝母、浙贝母、知母、天冬、麦冬、土茯苓。
【石竹科桔梗科】
石竹银柴太子参,桔梗党参南沙参。
石竹科有银柴胡、太子参;桔梗科有桔梗、党参、南沙参。
【姜科与茄科】
姜黄益郁术豆砂,茄科枸骨洋金花。
姜科:姜黄、益智仁、郁金、莪术、豆蔻、砂仁。茄科:枸杞、地骨皮、洋金花。
【芸香科与蓼科】
芸香鲜壳黄吴茱,蓼青大黄杖首乌。
芸香科:白鲜皮、枳壳、黄柏、吴茱萸。蓼科:蓼大青叶、大黄、虎杖、何首乌。

这一部分内容,有两个作用

一是以此提醒,注意用药时,药物的基源对药物剂量及药性的影响。

比如葶苈子这一味药,基源是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或播娘蒿的干燥成熟种子。而其实这两种基源,用起来就有差别,基源是播娘蒿的葶苈别名叫甜葶苈,药劲相对缓和,用药30g左右,风险也不大,而以独行菜为基源的葶苈子,大剂量时就要谨慎,要考虑其对胃肠的刺激性。

二是比较深远的作用,如果分析一下这些科属与药用关系的特点,你会发现,其实很有意思,比如百合科植物,多数都具有滋阴趋势,芸香科与蓼科的解毒及泻下趋势比较明显,毛茛科植物多是有毒植物,药用时多需要炮制,但换个角度看,其毒性大既是其偏性大,对于一些疑难杂症,需要纠偏时,往往他们会有大用场。

这些分析,就是想表达一个理念:不要把中药,狭隘地认为是指长在中国的药材,(那龙血竭,麒麟竭,乳香没药怎么说?),只要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所使用的药物,都是中药。要这样用中医药的角度,去了解,去看待植物的特性。

要知道,开放包容是我们的文明闻名于世的特点之一,现在的中药种类说起来很多,但其实从常用药资源存储量来看,实在是太有限了,这种严峻的现实,倒逼我们去开拓,去发掘新的中药,借助植物学这个桥梁(或者其他更合适的桥梁,),把中草药与全世界的天然植物药链接起来。

如果有一天,每发现或者培育一种天然植物,就能很自然把它纳入中医药的体系之中,并能将其恰如其分的落地应用,那时候的中医药,才真正算是朝气蓬勃,一片盎然气象。

六:

药物成分
【含环烯醚萜苷类】
天地玄黄环烯苷,栀子茱鸡毒龙胆。
含环烯醚萜苷类中药:巴戟天、地黄、玄参、胡黄连、栀子、山茱萸、鸡矢藤、独一味、龙胆。
【含香豆素类】
香豆茵菊沙南北,秦防穿心青白蛇。
茵陈、菊花、南沙参、北沙参、秦皮、防风、穿心莲、青蒿、白芷、蛇床子。
【含有蒽醌类及游离蒽醌类】
蒽醌黄虎大血滕,何茜巴戟番决明。
含有蒽醌类及游离蒽醌类中药:大黄、虎杖、大血滕、何首乌、茜草、巴戟天、番泻叶、决明子。
【含马兜铃酸类】
马兜铃酸有肾毒,天马广细关青猪。
含马兜铃酸药材,药典已取消收载品种:天仙藤、马兜铃、广防己、细辛地上部分、关木通、青木香、朱砂莲。

这一部分,也是可以用来解释部分药物的特性,同时更好的去应用药物。

比如,蒽醌类药材大黄除了最出名的泻下作用,还有止血、抗菌、排毒、利尿等作用

再比如,含有香豆素成分的白芷等药物,有光敏性,外用美容美白时,注意要在夜间使用,以避免引发光敏反应,导致肌肤出现黑斑、炎症

以及,在使用含有马兜铃酸类药物时,要考虑到肾毒性,但也要认识到,从中医角度看,其肾毒性并非不可逆,不可减,注意用一些修复肝肾功能的药物,来减毒增效,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做好医患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矛盾。用这样一些特殊药物治疗危急重症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七:

理化鉴别

【方晶】
防金砂石柏地陆,葛麻甘苦红鸡骨。
防己、洋金花、砂仁、石菖蒲、黄柏、地黄、商陆、葛根、麻黄、甘草、苦参、红花、鸡血藤、补骨脂。
【针晶】
针晶巴胆夏白苍,肉商天山麦藿香。
巴戟天、龙胆草、半夏、白术,苍术、肉桂、商陆、天麻、山药、麦冬、藿香。
【砂晶】
砂晶细牛皮肉麻,枸杞钩藤洋金花。
细辛、牛膝、秦皮、肉桂、草麻黄、枸杞、钩藤、洋金花。
【簇晶】
簇金大参芍芷丹,丁夷首楂榆小三。
金银花、大黄、蓼大青叶、太子参、西洋参、白芍、白芷、牡丹皮、丁香、辛夷、何首乌、山楂、地榆、小茴香、三七。
【油室】
芎归丁木香油室,吴萸二术泻枳实。
川芎、当归、丁香、木香、吴茱萸、苍术、白术、泽泻、枳实。
【油细胞】
油胞肉蒲砂金厚,五味辛细白豆蔻。
肉桂、石菖蒲、砂仁、郁金、厚朴、五味子、辛夷、细辛、白豆蔻。

这一部分的主要作用是,鉴别药物真伪,可能大家觉得没太有必要,想着买药材只要去那些知名药企买就好了,质量肯定有保障,但是,实际上,这里面有弯弯道道,是很复杂的,如果非要去描述行业现状,我一位从事中药材行业的朋友最近说的一段话就很耐人寻味:

在我未踏足中药领域之前,我对药厂,饮片厂的药材质量毫无怀疑的,我的认为只是他们的药贵了些,利润高一点罢了,当我从事药材行业以后,我深刻的发现,这么一个破败不堪甚至于肮脏的事实,假药太多了,都无一例外的选择了看不见!我们所熟悉的知名药企也在此列,我对中药品牌的信仰也崩塌于此!

所以,了解一些必要的药材理化鉴别常识是很重要的,比如商陆根部,其形态与人参是极为相似的,颜色也相近,尤其是晒干之后,几乎可以当作人参的赝品。虽然高手往往可以通过芦头,横切面纹路等等一些形态外观的细节去鉴别真伪,但最准确的方式,是理化鉴别,如果你了解商陆里的草酸钙结晶主要是方晶,而人参里的草酸钙结晶主要是簇晶,而其草酸钙结晶结构的不同,取样鉴别,是最稳妥的方式。

不过,此类知识,了解到这里就足够了,这样保证你在有需要的时候,不会被骗的那么容易,再深入的,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毕竟你了解的再深入,也很难比那些一辈子浸淫此业的人专业,人家要帮你,难度不大,人家想骗你,总有法子

所以,如果真的想有质量足够稳定的药材供应,还是得认识靠谱的专业人士,有靠谱的货源渠道,还是那句话,认药不如识人,识人不如懂货

八:

含量要求
【需要检查重金属药物及限量的】
重金阿甘枸杞丹,黄金白冰落西山;
砷二铅五铜二十,汞二镉三百万千。
检查重金属药物包括:阿胶、甘草、枸杞、丹参、黄芪、金银花、白芍、冰片、西洋参、山楂。

这里面也是关于中药辨识的一些知识,当遇到这些药物的时候,特别是需要大量采购的时候,要尤其注意其中的重金属成分是否超标,这决定着药材质量是否合格及用药有效性、安全性。

九:

一、根类中药

1、根入药的品种:何首乌(块根)、牛七、川牛七、商陆、银柴胡、太子参(块根)、川乌(母根)、草乌(块根)、附子(侧根加工品)、白芍、赤芍、防己、板蓝根、地榆、苦参、葛根、黄芪、远志、白蔹(块根)、西洋参、白芷、当归、前湖、防风、柴胡、北沙参、秦艽、紫草、黄芩、玄参、地黄(块根)、巴戟天、续断、天花粉、桔梗、党参、南沙参、木香、川木香、百部(块根)、天冬(块根)、麦冬(块根)、郁金(块根)

其中块根入药的有:何首乌、太子参、草乌、白蔹、地黄、百部、天冬、麦冬、郁金

2、根茎入药的品种:狗脊、绵马贯众(叶柄残基)、山豆根、升麻、黄连、延胡索(块茎)、川芎、胡黄连、白术、苍术、三棱(块茎)、泽泻(块茎)、香附、天南星(块茎)、半夏(块茎)、石菖蒲、川贝母(鳞茎)、浙贝母(鳞茎)、黄精、玉竹、重楼、土茯苓、知母、山药、射干、莪术、姜黄、天麻(块茎)、白及(块茎)

其中以块茎入药的有:延胡索(唯一一个双子叶植物来源的,块茎入药)、三棱、泽泻、天南星、半夏、天麻、白及

以鳞茎入药的有:川贝母、浙贝母

3、根与根茎入药的品种:细辛、大黄、威灵仙、山豆根、甘草、人参、三七、龙胆、徐长卿、白薇、丹参、紫苑、茜草、红参

4、根茎与根入药的品种:虎杖、南板蓝根、羌活、藁本、白前

二、茎木类中药

1、藤茎入药的品种:木通、川木通、大血藤、鸡血藤

2、心材入药的品种:苏木、降香

3、木材入药的品种:沉香(含有树脂的木材)

4、茎髓入药的品种:通草

5、茎枝入药的品种:钩藤(带钩茎根)

三、皮类中药

1、根皮入药的品种:桑白皮、牡丹皮、白鲜皮、番加皮、地骨皮

2、干皮、根皮、枝皮入药的品种:厚朴、秦皮(只有枝皮和干皮入药)

3、树皮入药的品种:肉桂、杜仲、合欢皮、黄柏、关黄柏

四、叶类中药

1、叶入药的品种:石韦、淫羊藿、巫山淫羊藿、大青叶、枇杷叶、番泻叶(小叶)、罗布麻叶、紫苏叶(或带嫩枝)、艾叶

2、枝梢及叶入药的品种:侧柏叶

五、花类中药

1、花蕾入药的品种:辛麦、丁香、金银花(或带初开的花)、山银花(或带初开的花)、款冬花

2、花及花蕾入药的品种:槐花

3、花入药的品种:洋金花、红花

六、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1、果实入药的品种:地肤子、五味子、南五味子、山楂、金樱子、补骨脂、巴豆、小茴香、蛇床子、连翘、女贞子、枸杞子、栀子、瓜蒌、牛蒡子、鹤虱、砂仁、草果、豆蔻、益智

2、未成熟果实入药的品种:枳壳

3、近成熟果实入药的品种:木瓜、乌梅、吴茱萸

4、成熟种子入药的品种:葶苈子、苦杏仁、桃仁、沙苑子、决明子、酸枣仁、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槟榔

5、成熟果肉入药的品种:山茱萸

6、种仁入药的品种:薏苡仁

七、全草类中药

1、草质茎入药的品种:麻黄

2、带叶茎枝入药的品种:槲寄生、桑寄生

3、全草或地上部分入药的品种:鱼腥草

4、全草入药的品种:紫花地丁、苦地丁、金钱草、半枝莲、车前草、蒲公英

5、地上部分入药的品种:广金钱草、广藿香、荆芥、益母草、薄荷、香薷、穿心莲、茵陈、青蒿、大蓟

6、带鳞叶的肉质茎入药的品种:肉苁蓉

7、茎叶入药的品种:淡竹叶

8、茎入药的品种:石斛、铁皮石斛

八、藻、菌、地衣类中药

1、藻体入药的品种:海藻

2、子实体入药的品种:灵芝

3、菌核入药的品种:茯苓、猪苓

4、地衣体入药的品种:松萝

九、其他类中药

1、成熟孢子入药的品种:海金沙

2、一类由植物或某些部分直接或间接地加工品的品种:青黛、儿茶、芦荟

3、虫瘿入药的品种:五倍子、没食子

十、动物类中药

1、动物的干燥整体:水蛭、全蝎、蜈蚣、斑蝥、土鳖虫、虻虫、九香虫、海马

2、除去内脏的动物体:地龙、蛤蚚、乌梢蛇、蕲蛇、金钱白花蛇

3、动物体的某一部分:

角类:鹿茸、鹿角、羚羊角、水牛角

鳞、甲类:穿山甲、龟甲、鳖甲

骨类:豹骨、狗骨、猴骨

贝壳类:石决明、牡蛎、珍珠母、海螵蛸、蛤壳、瓦楞子

脏器类:蛤蟆油、鸡内金、紫河车、鹿鞭、海狗肾、冰獭肝、刺猬皮

4、动物的生理产物:

分泌物:麝香、蟾酥、熊胆粉、虫白蜡、蜂蜡

排泄物:五灵脂、蚕沙、夜明砂

其他生理产物:蝉蜕、蛇蜕、蜂蜜、蜂房卵蛸、桑螵蛸

5、动物的病理产物:珍珠、僵蚕、牛黄、马宝、猴枣、狗宝

6、动物体某一部分的加工品:阿胶、鹿角胶、鹿角霜、龟甲胶、血余炭、水牛角浓缩粉

十一、矿物类中药

1、天然矿物入药的:朱砂、石膏、炉甘石、赤者石、雄黄、自然铜、滑石

2、矿物加工品入药的:轻粉、红粉、秋石、信石、芒硝、硫黄

3、动物或动物骨骼的化石入药:龙骨、龙齿、石燕

因为和我目前的需求比较匹配,所以该部分知识在第四部分的基础上继续补充完善,
十:

前面说了那么多,从识药采药歌诀到药物理化鉴别,有效成分,这些只不过是让自己的视野广阔一些,跳出原本中药学课本的局限而言,但实际上,针对个人的实践情况,真正值得投入精力深入学习的,其实没那么多。所以,删繁就简,有了第十部分

第十部分,是对我目前来说,最有用的一部分,是我在分析了自己最迫切的需求之后,弄到的一些最适合自己的资料,并把它们整理成了pdf,建议大家自己去整理或者找适合自己现实所需的资料,这样得到的知识,印象最深刻,匹配度最高。

当然,如果没时间整理,需要这份我个人自用的PDF,也可以,转发朋友圈,后台发截图即可,建议拿到之后,有时间还是要自己整理完善一下,提高一下匹配度

最后,想用老师常教导我们的一句话来作为结尾:“医学成就,有一明一暗两条线,医道与医术,医道以诚澈心境为基础,医术以精勤极思为基础,合起来是大医精诚。医道重气象,视野要宽广,医术重精准,思辨要清晰。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所以,一方面要博极医源,另一方面要养胸中万千气象。”

希望各位,柏识医路,淬炼医术,博极医源,蕴养医心,最终找到自己的路,给自身的生命一份敬爱与认可。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