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病理论指导慢性乙肝用药

来源: 久久
发布时间:2023-12-27 22:46:36

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慢性乙型肝炎在强调抗病毒的同时,重视抗纤维化的治疗非常重要,近年来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肝纤维化,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代肝脏病因学研究表明,慢性乙肝过程中可出现外周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而这些异常往往与中医所说的热毒、痰湿、血瘀有着内在联系。

慢性乙肝常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发热、乏力、厌食、恶心恶油、腹胀、呕吐、黄疸、胁痛、肝脾肿大、皮肤黝黑、皮肤瘙痒、肝掌和蜘蛛痣,以及呕血和便血、水肿、腹水、肝昏迷等。这是进一步发展,

都与毒邪损伤肝脏和肝络病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随着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研究的深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也就是说,临床诊疗既要遵循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又要重视现代医学的各项检查指标,将中医络病理论应用于治疗。

如果我们认识到“肝络”相当于肝脏毛细血管的概念。肝毛细血管也叫肝窦,是全身通透性最强的血管之一,也是肝脏的营养血管。肝络即肝窦的主要功能是调理气血,沟通阴阳,相互渗透血液,既能蓄血,又能活血。

乙肝病毒引起肝细胞的炎性损伤,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引起细胞外基质的增加和降解失衡,引起肝窦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胶原蛋白在肝细胞和血窦之间形成一层基底膜,阻止血流与肝细胞直接接触,使肝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变性坏死。

肝细胞的持续损伤加重了肝纤维化的进程,最终形成肝硬化。因此,在慢性乙肝的治疗中,从络病的角度来看,消除炎症损伤和抗纤维化是两个重点。

现代研究证实,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软坚的药物对改善肝脏微循环、消除肝脏炎症、纠正血液粘稠度、调整组织代谢、提高免疫功能有明显作用。因此,无论慢性乙型肝炎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解毒清热、化痰软坚、活血化瘀等中医治疗方法贯穿始终。即使在慢性乙肝早期,应用这一治疗原则,也能起到疏肝解郁、舒肝通络、防止邪毒入血的作用。

为了验证这一治疗理论的临床疗效,经过反复比较和筛选,我们选择了参加“国家肝病十五计划”的双虎清肝颗粒和河洛舒肝片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和评价。

双虎清肝颗粒用花双、虎杖等药物清热解毒;小陷胸加枳实汤,化痰理气,专除内生痰(湿)毒;丹参活血化瘀。全方以清热解毒、宽胸化痰为主,辅以活血化瘀。

河洛舒肝片以“虫蚁通络”、“辛温通络”为原则,配以鳖甲、海藻、海带、土鳖虫、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软坚散结,活血通络,炒白术健脾利水,配合海带、海藻化痰软坚散结,防虫攻脾胃。

本药擅长疏肝健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兼顾脾胃、肝肾。

双虎清肝颗粒联合河洛疏肝片具有清热解毒、化痰软坚、活血化瘀、疏肝健脾的作用,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肝功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降低肝纤维化指标。

(原《中国中医杂志》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门诊部侯仙菊)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