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颜德新首席老年中医工作室
夏天到了,心脑血管疾病千万不要大意!
夏天到了,很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都有一个误区。他们认为,一年中夏季血压最低,症状会相对稳定。事实上,夏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峰期。有数据显示,进入5月份后,中风和冠心病患者的住院率明显上升。
在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下,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明显增加,因此高温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危害非常大。这是因为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但此时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氧气含量减少。
而且人体会将血液聚集在体表进行散热,因此心脑供血减少,加重缺血缺氧反应。由于气压低,大量排汗,体内大量失水,血液粘度增加,血液循环受阻,容易诱发血栓、心肌梗塞、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现在是夏天,所以提醒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请注意身体变化,利用一些中医的调养方法,安全度过炎热的夏天。
人与自然的对应:看一看酷暑对人体的影响。
中医提倡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人体观,气候和季节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夏天气候炎热,人的食欲下降,摄入的营养素相对减少。而且白天更长,夜晚时间更短。再加上气候酷热,睡眠往往不足。
这些都会造成正气不足,容易造成人的虚弱。中医认为,暑热升散,容易耗气伤津,暑必湿,往往与暑湿相同。因为蒸是热所迫,痰的释放而发汗,大量汗液漏出,所以津液耗伤,津液之气可致气虚。此外,
湿也伤气,容易堵塞清阳之机,所以患者常感疲乏无力,气短心悸,四肢沉重,口干舌燥。暑邪可化血为瘀,也可阻滞行气。如吴坤安指出,“热毒蒸灼,气血经络不通。”在炎热夏天,
人容易挑起“心火”“肝火”,从而产生急躁、心烦、暴怒等情绪。特别是老年人的“怒”会使肝风内动,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因颅内出血或心肌梗塞而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水乡炎热潮湿,注意防暑。
夏暑是一种季节性疾病,发病高峰为芒种、夏季至日和小暑,可持续至大暑。立秋后,疾病逐渐消退,秋风送来凉风,疾病在霍然回旋。下痢也是一种带有明显地域特征的疾病,多见于江南潮湿多雨的水乡。霞霞的发病机理也与人的体质密切相关。
临床上多见于老年人、气阴两虚、脾胃虚弱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久病后体质虚实夹杂。夏天来了要注意防暑。
患者无法正常进食,缠绵数周,体内缺乏营养补充,人体日渐消瘦。此外,湿热发作,全身乏力,神疲乏力,低热缠绵,口淡而甜,黏腻而不舒服,小便短赤。根据夏季发病的特点和患者的临床表现,
一般认为,夏下的病机属于虚实夹杂,气阴两虚,湿热下注。所以治疗要从清热解暑,祛湿立法,对老弱人群有利,每次都有效。常用的有健胃散和素脾饮。
安全度夏,中医好。
面对夏季诸多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该如何度过炎热的夏季?
首先,要防止“情绪中暑”,做到“冷静自然降温”。天热时,人们容易烦躁。预防“情志中暑”,尤其要注意养生的“禅定”。你要让自己的心态平和,心态平和,性格开朗,对生活充满信心。
避免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千万不要“以热为热”,会导致内生心火,情绪失控,过度愤怒或紧张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同时,盛夏尽量少说话,不要做紧张的精神思考,以免担心受伤。这是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
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要适量生活,适时运动。中医认为,夏季应该是老年人“休息”的季节,不宜大量运动。许多老年人愿意早起晨练,是因为夏天的黎明很早,但据调查,70% ~ 80%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在早上6 ~ 10点。
这段时间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易发时段,所以运动要尽量避开这段时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空调,导致室内室外有温差,中午去室外温差会很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很难适应这种变化。
因为温差的急剧变化会使人体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直接导致血压的变化,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肌梗塞或中风。因此,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年人要注意减少户外活动,多在室内休息,下午午睡1小时。
来补充晚上睡眠不足。
第三,要注意饮食清淡,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盛夏,暑气重湿,容易出现湿热证。所以夏天的饮食要清淡、松软、易消化,少吃高脂、厚味、辛辣的东西,尤其要避免暴饮暴食。
因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暴饮暴食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突发性疾病。高血压患者应注意将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g以下,同时增加富含钾的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比如西瓜味甘性寒,
西瓜汁素有“天然白虎汤”之称,能引心包之热,排小肠、膀胱之气,有清热解毒、解暑生津之功效。注意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即使感到口渴,每天也要喝1000毫升以上。如果长时间出汗,就要增加饮水量。
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和早上起床后要喝一杯水。如果半夜醒来,也可以喝点水。这样可以降低血液粘度,防止血栓形成,降低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多喝绿豆汤、百合汤、莲子粥、酸梅汤等饮料。
既能补水,又能清热解暑,增进食欲。根据偏方《菊槐绿茶饮》,可将菊花、槐花、绿茶三克放入茶杯中,用开水冲泡,每日饮用数次,既能解渴,又能降低血粘度。
第四,夏季可以进行食疗。食疗,中国烹饪的一大特色,历史悠久,既是美的享受,也是治病防病的目的。我国很多天然药物都是药食同源,通过药食的性质和功能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下面是一些夏季常用的食疗偏方。
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1.玉米须西瓜皮汤玉米须具有良好的降压、利尿、健胃作用,治疗高血压疗效明显且稳定。方法取玉米须60克、西瓜崔屹60克、去皮香蕉3根,加入4碗清水煎至1.5碗。可以和适量冰糖一起喝,一天三次,可以治高血压。
2、凉性苦瓜丝苦瓜可以食用,也可以入药,具有祛邪解乏、祛暑解暑、养血补肝、健脾补肾的作用。夏季多吃苦瓜,不仅能解暑清心,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可以将苦瓜切丝,用开水烫一下,沥干。
加入虾仁、香油、盐、酱油、味精等调料,搅拌成一道菜。
3、人参百合莲子汤取西洋参3克,百合15克,带核莲子10粒,糖适量,水炖,常服,起到益气养阴,宁心安神的作用,可用于冠心病的防治。
4、莲子心饮莲子味苦寒,擅清心火,沟通心肾,主治心烦头晕、心悸失眠等症,仅便溏者慎用。取15个莲子心,放入杯中,开水冲泡,勤饮,不喝茶。
第五,夏天也可以适度补充。在夏季,由于气温高,毛孔扩张,人们经常感到疲倦和虚弱,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精神不佳。如果不及时帮助正气,增加抵抗力,往往会引发其他疾病。所以只要舌苔不白不厚不黄,
发烧的话可以适当进补,这是最有效的增加抵抗力的方法,被称为“补补”。但也有人认为,患冠心病、高血压的人,大多是饮食不注意,吃了高脂高糖的食物,所以不仅不用补,而且也不能再补了。其实并不是。
中医认为冠心病是“本虚实实”的证候。心绞痛发作频繁时,应以“标”治为主,而在平时,应以“本”治为主。当然,要适当弥补,不能乱补,要通过调整和清理来弥补。夏季,“本虚”主要表现为气虚和阴虚。
气虚主要表现为胸痛、心悸气短、精神萎靡、易出汗、脉弱。
第六,夏季是中医外治的好时机。中医外治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皮肤、窍、穴作用于气血、经络、脏腑病变,达到内病外治的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夏季,当人体经络的气血充满活力时,
而且这个时候比冬天更容易上药,所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适合夏天外用。
第七,不要忽视疾病的症状。如果老年人经常出现头痛、头晕、四肢麻木、胸痛、心慌等症状,或者在夏季出现短暂性晕厥、语言障碍等症状,不要用睡眠不好或过度劳累等理由来解释自己。应该算是疾病的前兆,应该尽早去医院检查。
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韩天雄
邢斌)
(以上经验仅供医师同道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