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增秀浙江省中医研究所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的重要特色和优势,是当今国内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至于“未病先防”的内容,一般概括为三个方面: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未病后防,真正抓住了要点。
但「预防疾病」的最高目标是什么?作者认为“未病先防”的最高目标应该是抗衰老,延年益寿。
早在2000年前,《内经》就提出了“圣人能治病于未发”的思想,同时“照顾生活”是“治病于未发”的基本内容和措施。「拍照」的目的是什么?《内经》开头就指出:“古代人,
春秋两季,人百岁,动静不减。”“今人五百岁,动静渐衰。”通过两者的比较,揭示了“养生”对于抗衰老、延年益寿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只有懂得“养生”并身体力行的人,才能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内经》建议了“取命”的方法,其代表性的描述有:“虚邪偷风,避有时,淡泊虚无,顺真气,藏灵于内,安病不生”;“吃好,生活规律,不辛苦”;“法以阴阳为基础,和以招数为基础”和“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等。涵盖了饮食、起居、工作、心理、体育锻炼、顺应自然、避邪等多种方法。遵照《内经》遗嘱,
发明并推广了呼吸吐纳法、五禽戏、八段锦、太极传、服食法(包括中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取得显著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历代抗衰老药物的处方和应用,都是基于中医对人体衰老的独特认识和理论。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一种是肾衰竭论。其理论基础是肾藏精,主生殖,是“先天之本”。
与人体的生、长、衰、老、死密切相关,《素问上古天真论》有明确描述。持此观点者,主张抗衰老重在补肾填精;二是脾虚论。其理论基础是脾主运化,是气血津液转化的源头。
是“后天之本。”持这种观点的人,主张抗衰老重在滋补脾胃;第三是停滞论。其理论基础是《金匮要略》:“五脏清则人和。”《丹溪心法》“气血调和,百病不生。有忧郁,百病生。
“《内经》甚至有“疏通其气血,使之调合,以和为贵”之说。持这种观点的人主张抗衰老重在疏通气血,消除郁结。
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历代中医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抗衰老、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方剂,其中最著名的有还少丹、首乌延寿丹、七宝美胡须丹、八仙长寿丸、延年不老散等。
现代青春宝、焕晶健、中华保健酒、人参蜂王浆也备受青睐。这些方剂大多具有补肾、健脾或脾肾的作用,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的。
特别是现代实验研究从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角度探讨抗衰老药物的作用机制,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在众多抗衰老的方药中中,大多以“补”为主,尤其是目前市面上的保健品,都是以“补”为人们所青睐和看重的,这显然有失偏颇。不知道古人在选择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方药时,也非常重视“沟通”的方法。
如大黄、香附、泽泻、豨莶草等常用作重要药物。鉴于此,作者建议今后抗衰老保健品的开发应重视“通”的开发或通补结合的开发。除了备受推崇的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具有补泻的双重作用外,其他如滋生丸等都是补中消中。
滋补而不油腻,的确是延年益寿的良药;越鞠丸以解郁散结,保持体内气血通畅为目的,也是抗衰老的妙方。防风童生散融表、泻、渗一炉,有利于体内脂肪等多余营养物质的分解和代谢废物的排泄。
现代治疗肥胖症的报道很多,其抗衰老的作用不可小觑。当然,抗衰老方剂的应用要根据个人的体质量身定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长寿已经成为人们美好的愿望和期望。应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未病先防”的理论和方法上的优势,特别是在抗衰老、延年益寿方面,并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文献发掘和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并积极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为人类抗衰老长寿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