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病治疗关键:汗吐下三禁

来源: 医者仁心
发布时间:2023-12-28 02:48:02

阳明之热已传入府,不再需要另外的传说了。如果阳明还没有传人府,还可以传给少阳。而少阳确实存在的部位,需要进行详细的辨别。太阳主管外,阳明主管内,介于太阳和阳明之间的就是少阳。少阳的表面与太阳相连,所以会感到寒;内部与阳明相连,所以会感到热。因此,当少阳有病时,就会表现为寒热往来。根据这些道理,传经的次序应该是由太阳到少阳,由少阳到阳明,而《内经》中却称一天巨阳(即太阳)接受之,第二天阳明接受之,第三天少阳接受之。但是,其他的手和足经各有不同的界限,唯独少阳连通于太阳和阳明。少阳的表面和太阳相连,皮肤下面的白膜与之相连;少阳的内部和阳明相连,肥肉和瘦肉之间的膜与之相连。这是手少阳经通过三焦成为府的原因(三焦也是膜,起源于命门,下焦包裹肾络和肠,中焦包裹脾和胃,上焦包裹心、下膈膜以及心肺周围的一系)。此外,两胁之下都有板油,包覆在外层的膜也是膜。这是足少阳之膜以胆为府的原因。因此,可以知道介于太阳和阳明之间的就是手少阳,而传经在阳明之后的则是足少阳。太阳传阳明本来就是从手少阳经过,但是《伤寒论》没有提及这一点,因为该书更重视足经而不重视手经。总之,手和足少阳的膜是相互联络的,手和足少阳之气化也是相互贯通的,因此《内经》称少阳为游部,即其中气化自手经至足经,自足经至手经游行无定。更由此可知,所谓与太阳相并的是手少阳腠理之膜,与阳明相并的是足少阳板油之膜,因为它们相近所以能够相并。能够明白这些,就可以理解和讨论少阳篇的病症了。

《伤寒论》原文︰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伤寒论》原文︰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伤寒论》原文︰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这一段落是关于少阳病的证候描述。弦细的脉象表现为少阳病的脉象特征。根据胃气和胃不和的分析,可以得知阳明腑腑在传送少阳病的时候,有一半的热量仍然深入到少阳之中,并没有完全传到阳明。虽然脉搏弦细,但重按之后会感到非常充实,这说明有少阳和阳明合病的可能。当遇到这样的证候时,我通常会减少柴胡汤的药量(但是人参和甘草的用量不会减少),再加上生石膏一两,知母五钱(这是白虎加人参汤和小柴胡汤各用一半),这样少阳的病就可以解除,胃中的热也可以完全清除,从而避免胃不和的情况发生。这两段落合并起来,是关于少阳病的汗、吐、下三禁的描述,所有的治疗少阳病的方法都应该牢记。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