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开中药的肾病专家柴胡四逆汤的应用体会

来源: 梅丽
发布时间:2025-01-15 16:57:21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只开中药的肾病专家柴胡四逆汤的应用体会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只开中药的肾病专家柴胡四逆汤的应用体会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柴胡四逆汤——李贵明的临床应用

一、自述与中医的渊源及对中医的认识

我是西方学生,自学中医,所以学习很不系统,不到位。请批评指正你所犯的错误!因为现实中没有得到任何中医老师的指导,所以在自学的路上吃了很多苦。我曾经想过放弃,但是我坚持到了最后。

自学中医26年来,我失去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很多。我今天所拥有的大部分都得益于中医。

我看病的时候,从来不会考虑西医的名字。处方从不参考辅助检查的结果。因为我觉得所有的辅助检查结果都是人体内环境变化的结果。改善了人体的内环境,那些不正常的西医检查结果是不可能改变的。当然,

我会用西医的辅助检查结果作为参考,向患者说明病情和治疗效果。这样既可以防止我们在临床上出错,也可以避免引发医疗纠纷。看病既要大胆,也要谨慎。

其实我个人对方子或者药不是很感兴趣。或者说这些东西不是我的重点,我也不喜欢纠结于此,所以我自己写的案例一般都不解释。虽然我在外面讲的课有一些案例,

但我基本上没有谈过那些案子。古人云:“圣人以规矩示人,不以技艺示人。”。当然,技巧很重要,但规则更重要。

在我看来,中医“理方”的顺序很重要。排列顺序也显示了其重要程度的顺序。我记得马欣桐老师好像说过:千年成理,千年成法,百年成方,十年成药(可能我记错了,希望马老师指正)。

个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包括中医药方和药物,都没有好坏之分。好与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如果方向错了,所谓的好东西反过来用就是最差的。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如果把他的聪明才智用于为社会做好事,那将是对社会和人民的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如果他的智力被用来对抗社会、人性和邪恶,那将是社会和人民的悲剧或灾难。

我总觉得,单纯谈某方或某药的作用,就是在谈“调法调药”的“方”。就像打仗一样。它只讲战术,不讲战略,它永远属于物理。除了良好的战术技能、士兵素质和武器装备,

更重要的是两次决战最高指挥官的战略水平。三国时周瑜那句著名的感叹“若生于,何以明?”是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再来看国共的较量。一开始,国民党在各方面都比共产党强得多。

但最终,跑到台湾省岛的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为什么?难道不是国共最高统帅的战略差距造成的吗?

那么,中医的战略问题是什么?个人认为是阴阳问题。

熟悉阴阳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就有大量的中医书籍。除了伤寒和温病,还有很多其他的流派,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中医的辨证用药思想。

辨证方法包括六经、齐威薛莹、脏腑等。而且各种方子及其加减有数不清的变化。这些辩证的、数不胜数的方药,往往让人在临床时不知所措。经典的说法是“路很简单,但路并不复杂”。

比如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可以表达和解决很多复杂的问题。俗话说:熟悉阴阳,没有共同利益。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在临床的时候,要严守阴阳。只要你熟悉阴阳之道,就不用和别人商量。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

清代名医郑钦安说:用药不难,难的是辨证。鉴定证据不难,难的是鉴定阴阳。阴阳转化为五行,其中盛衰为盈虚,多由疾病引起。容易偷看吗?在等待诊断的时候,还有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鉴定不清。没看错的人很少。

《内经》云:知其所欲者,一言而终,不知其所欲者,无止境。个人理解:这是指要领。也就是说,知道了要领,一句话就能说清楚。不然说了也没用。

中医很多东西都是清晰模糊的,完全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很多话都是含蓄的,懂不懂都懂。所以有时候光看字面是学不了中医的。很多东西要靠学习者不断的慢慢的理解,然后验证。

回过头来才意识到。理解能力决定了一个医生的水平,这也正是中医的魅力所在。

那什么是阴阳呢?我个人认为有形为阴,无形为阳。其实阴阳就像一张纸,正的一面是阳,负的一面是阴;前面是主导,后面是互补,谁也离不开谁;前面长,后面就长;当正面收缩时,背面也收缩。《内经》是这样说的:“阳生阴长,

阳杀阴藏。“很多人可能觉得阴阳问题很玄妙,不切实际,不切实际或者是空谈。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

《内经》说:“论天者求本,论地者求位,论人者求气。”天啊,为什么?形而上,春夏秋冬,冷暖,自然界最大最强的四种天然药物;土地是什么?身体上,一切也是,

各种疾病,各种检查指标也是;人为什么?天地相交的产物是,人是玄学(思维、意识、精神是玄学的一种形式)和玄学(有形的组织器官构成的身体)的混合体。

精神、思维、意识控制身体的一切活动(玄学控制玄学);人体内的冷暖控制着所有细胞和组织的生死。所以,寻求治病的根本,就是寻求人体内的冷暖平衡。这点清楚了,中医也就清楚了。

中医治疗的原则是以偏概全,即寒者热,热者寒。一个人从生到死的过程,其实相当于春夏秋冬的过程。春生(婴幼儿),夏长(青壮年),秋收(中年),冬贮(死亡)。春夏(出生前至中年)为阳,

是阳由弱到强逐渐上升,阴由强到弱逐渐衰减的过程。物极必反,秋冬为阴(中年以后直至死亡),这是一个人身上的阳气逐渐由强变弱,而阴气逐渐由弱变强的过程。因此,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就是人体内的阳气由少到多再逐渐消失的过程,所以有“人活一口气”、“人死如灯”、“尸冷”等等。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人体的春夏季节,随着人体阳气的逐渐上升,身体应该是逐渐强壮的。如果此时生病或疾病症状加重,说明人体可能是邪火过盛,导致阴气不足。

治疗宜滋阴或清热泻火或清热凉血;也可能是阳气不足(现代生活正在逐渐改变这种自然状况,青少年体质越来越冷)。相反,在人体的秋冬季节,随着人体内阴的逐渐上升,身体状况逐渐变弱。

华佗说:“天属阳教,地属阴教。阳生之本,阴死之本。天地之间,阴阳助人。得阳者活,得阴者死。阳中之阳为高真,阴中之阴为鬼。因此,阳中之钟长,阴中之钟短.它的基础是阳中之阳。

仙女给号;阴中之阴,鬼持之名。顺阴者多灭,顺阳者长寿。一切都很有趣,一切都很有效。“(《华氏中藏经》)如果此时生病或病情加重,说明人体内阳气不足,阴气过盛。

治疗宜温阳固阳,通阳升阳。这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过程和治疗过程。

可惜现代社会由于物流的大发展,人们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吃到食物、水果、蔬菜,违背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原则。农村大棚的兴起,让我们在冬天也能在夏天吃到水果和蔬菜,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越来越多的空调,各种冷饮,尤其是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等。所以很多寒凉的东西都极大的伤害了人体的阳气,导致“阳常不足,阴常过剩”。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很多疾病都有了清晰的认识,这给我们的中医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简单。1.阴性疾病占绝大多数,病情严重。《伤寒论》死亡基本都在阴三子午线,

这就是《伤寒论》的精神,重视人阳,重在扶阳。2.一个健康人的内热外冷,下热上冷。但是现在很多患者都把阴阳颠倒成了内冷外热或者上热下寒。

3.舌诊:红、老、薄;淡、暗、紫、嫩、肥(齿痕)主宰阴。4.脉诊其实就是阴阳:浮、大、泛、长、数、强优势阳;重、细、紧、小、迟,不能控阴。但是舌和脉要互相结合,因为有时候一面可能是错觉也可能不是。

理解了1-4项,就不必拘泥于伤寒、温病、气血、津液、脏腑辨证等。更别说考虑西医的病名和各种辅助检查结果了。阳性的病用阴性的药,阴性的病用阳性的药,至少方向是对的。

二、柴胡四逆汤的临床应用

众所周知,小柴胡汤和四逆汤都是《伤寒论》的名方。伤寒六经中,太阳为主,阳明为主,少阳为枢;太阴主开,厥阴主闭,少阴为枢。三阳和阴三就像两扇门。三阳是阳门,阴三是阴门。门的打开和关闭,

支点很重要,就像一个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交通枢纽。少阳是阳门的枢纽,小柴胡汤的作用范围不言而喻。半表半里的范围其实很大,包括了胸腹之间的所有器官。

所有的柴胡制剂其实都是在小柴胡制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四逆汤或所谓四逆代,我认为是所有阳虚证的基础方。通过26年的临床观察,我发现现在阴三病占绝大多数,所以四逆汤的适用范围不言而喻。

“柴胡四逆汤”是我的名字,意思是小柴胡汤和四逆汤。临床上常用于上热下寒证。上热下寒、内冷外热的证候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因为正常的健康人应该是有内热外寒、上寒下热的。但在临床上,上热下寒的症状比比皆是。

在我看来,热证分两种:肾为死水,阴夹一阳,其中阳为人体生命之真火,火为阳,阳为上。冬至日之时,太阳诞生,脊中真太阳开始升起,同时随真水升起,与心相交(离卦,两阳夹一阴)。

从中间补水,这样火就不会太旺;水为阴,阴发于下。中午(夏季至日),中气真阴下行,同时随火下行,与脊相交,补充脊中之阳,使脊中之水不至于太冷。这就是所谓的心肾相交,坎离交媾。

也就是内经言“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一升一降往来不断,性命立焉。坎离二火上下熏蒸化生中气,二火皆能生土。上者生凡土,即胃,下者生真土,即脾。二火化生中土,先后互相依赖,脾胃得此二火之温化,

则能腐熟水谷。

如果肾水太盛则成寒水,一则寒水太盛可以逼迫坎中之阳上出或者说水升一尺,龙升一尺,水升一丈,龙升一丈。从而形成虚火上炎之势或者虚阳外越之势。二则寒水不能涵木,则肝火上炎。两种寄于肝肾,

本该藏而不露的相火(养人之火),此时则成了外露有害的所谓虚火、阴火、假火、龙雷之火。

上热下寒之临床表现:面部发红(尤其午后)、头昏脑胀、血压上升、头痛、眼痛、眼部干涩甚至巩膜充血、耳痛耳胀、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牙龈肿胀疼痛或牙痛、齿缝出血、口渴不欲饮或口渴喜温饮或喜热饮,

舌淡、淡暗、暗、紫暗,薄白黄润或滑苔、黄润或滑苔,脉沉细或沉紧或沉涩或沉硬。

柴胡四逆汤:主要用于肝胆虚火上炎导致的临床症状。小柴胡即为清肝胆之火而设。柴胡疏肝,黄芩清热,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炙甘草乃补脾胃之药,有预防肝木克土治未病的作用。四逆汤乃脾肾双补(温补)之正剂。

由于上热下寒的原因,下寒是始动原因,而且是主要的症结所在,故两方合用以温下为主。

三、病案分析

袁某某,男,60岁,门诊号:3695304,山东单县,2014.1.7日因两胁撑胀、下肢浮肿在单县县医院腹部彩超显示:肝右叶斜径12.9cm,肝内多个实性强回声包块,形态不规则,

最大8.77.1cm,门静脉1.0cm,脾厚4.1cm。后到菏泽市医院就诊,诊断为肝癌晚期,不能手术、也不能放化疗,建议保守治疗。患者儿子在滨州工作,

经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姜学连主任推荐于2014.1.20找我诊治。患者诉右肩疼痛,反酸,上腹及两胁撑胀,畏寒怕冷,夜尿每晚五六次,乙肝小三阳,每天饮酒六七两20余年。刻诊:患者消瘦,精神不振,

巩膜无黄染,双手发黄,双膝以下明显凹陷性水肿,舌紫暗、散在瘀斑、舌苔前白后微黄厚,脉浮大涩,左寸无力。此为肾水不升,肝火不降。给以柴胡四逆汤加减。

柴胡20g黄芩15g姜半夏20g黑附子30g桂枝40g当归20g郁金30g细辛10g干姜30g赤芍30g砂仁20g厚朴15g,14剂。

2014.2.10复诊,患者精神好,饮食增加,右肩疼痛、反酸、上腹及两胁撑胀、畏寒怕冷均消失,下肢水肿完全消失。但舌脉无明显变化。

疏方为:柴胡20g黄芩15g半夏20g砂仁20g厚朴15g细辛15g黑附子50g干姜50g麻黄10g牡蛎40g桂枝30g当归30g炙甘草20g,14剂。

2014.2.20晚21点患者儿子来电说药后夜尿减为一两次,上腹稍胀,余无不适感。但患者觉得中药很难下咽,想停药,我说不想吃中药我也没办法,他说再劝劝他父亲,我说没必要。

2014.2.28三诊,精神、饮食均好,大便稀,每天一次,有时上腹撑胀,右脉浮大紧,左脉沉涩,舌暗淡,散在较多瘀斑,少许齿痕,薄白苔。

疏方:黑附子60g干姜60g砂仁20g生白术30g姜半夏20g厚朴15g党参20g细辛15g赤芍30g牡蛎30g茯苓50g炒麦芽20g,14剂。

2014.3.17四诊,精神好,自我感觉很好,无不适感,腹胀及腹痛均消失,脉沉硬紧,舌暗,散在片状瘀斑,薄白苔。

疏方:黑附子40g干姜40g砂仁20g生白术30g姜半夏20g厚朴15g党参20g细辛10g赤芍30g牡蛎40g茯苓30g炒麦芽20g,20剂。

2014.4.7五诊,所有不适症状(厌食、肝区疼痛、上腹撑胀、下肢水肿等)完全消失。在当地医院(单县)复查彩超:脾厚由4.5cm减至3.5cm,但肝癌大小未变。患者及其儿子已经非常高兴。

再为其疏方:柴胡20g黄芩15g姜半夏20g黑附子50g干姜40g当归30g细辛15g桂枝30g砂仁20g茯苓30g牡蛎40g赤芍30g炙甘草20,30付。

2014.5.9六诊,精神很好,面色较前红润,无明显不适,舌暗,散在瘀斑,薄白润苔,脉浮大紧涩。

柴胡20g黄芩15g姜半夏20g黑附子60g干姜50g当归30g细辛20g桂枝30g砂仁20g茯苓50g牡蛎50g赤芍30g炙甘草20g,30付。

2014.6.7上午七诊,精神很好,除了药后感觉胃里辣、有点恶心外,无任何不适感,舌脉同前。予柴胡20g黄芩15g姜半夏20g黑附子70g干姜40,

当归30g细辛30g桂枝40g砂仁20g茯苓50g牡蛎60g赤芍30g炙甘草20g,30付。

2014.11.6八诊:腹部彩超示:肝脏大小形态可,实质内探及多个略强的回声团块,部分呈融合状,较大范围约8461mm,余实质内回声均质,脾厚由41mm变为28mm。患者精神、体力、饮食俱佳,

舌淡暗,薄白苔,舌上瘀斑全部消失,脉沉紧。开药28付,每日一剂。

2014.12.7九诊,没有任何不适,前方不变,再开30剂。

关于本次只开中药的肾病专家柴胡四逆汤的应用体会和只开中药的肾病专家柴胡四逆汤的应用体会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