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万里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
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生物体具有自我修复的本能。中医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涵盖了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基本原理。在人体内,阴阳失和是导致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中医治疗疾病的要点在于协调或调动人体的自愈本能,实现调和阴阳的目标。换句话说,治疗的过程就是调整阴阳平衡的过程,以达到平和的状态。
如《伤寒论》第58条所说:“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亦即“阴阳自和”是“必自愈”的内在动力,是人体经过漫长进化所具有的自愈功能。
我们要重视机体的这种自愈功能,不要随意干扰和破坏机体自身的修复机制和调节机制。如第59条云:“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这个“勿治之”正是张仲景重视和依靠自愈功能学术思想的具体体现。
这一思想还见于第49条,因误下导致里虚,出现尺中脉微,告诫“不可发汗”、“须表里实,津液自和,必自汗出,愈”;第367条“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这两条“不可发汗”、“不可治呕”同样包涵“勿治之”之意,“须表里实”、“脓尽自愈”正是给自愈功能以充分施展的时机。假如不顾机体的自身修复能力,误发虚人之汗或误止内痈之呕,必然导致变证丛生,造成不良后果。
机体自愈功能不应该消极等待,而是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促进其进程。例如《伤寒论》第71条中提到:“太阳病,发汗后,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第398条中提到:“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者,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这两条措施不仅强调了病后护理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加强病后护理的学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