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二年四月,当时民间普遍患有疫病。有些人最初感到憎寒、壮热、体重下降,接着头面部肿胀甚广,眼睛难以睁开,上气喘促。咽喉不利,舌干口燥。有人称这种病为“大头伤寒”,认为这种病无法治愈,而且传播很广。张县丞患有这种病,医生给他使用了承气汤并加入了蓝根,稍微缓解了一些,但第二天他的病情又恶化了。接着病情逐渐恶化,最终变得非常严重。他请求东垣医生前来诊治,医生诊断说他的病情是半身以上天之气所致,邪热侵犯了心肺,上攻头面部导致肿胀。医生采用了承气泻胃的方法,但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方法不适合他的病情,最终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再次恶化,医生建议使用黄芩、黄连、苦寒泻心肺之火;元参、连翘、板蓝根、马勃等药物苦辛平清火散肿消毒;僵蚕、甘草等药物清痰利膈;桔梗、升麻等药物升气于左右;柴胡、大黄等药物升气于左。这些药物都具有浮而不沉的特性,能够升阳,使浊邪不能复居其位。医生还使用人参、陈皮等药物来补虚利壅滞之气。最终,他使用了普济消毒饮子,这种药物救治了很多病人。对于大便秘的患者,医生还加大了黄色的剂量。
[分析]
大头天行,为感受风湿热毒。清热解毒乃其正治之法。但治疗需人而异,平素正气本虚,或老人妇幼,罹患此疾,标症虽急,亦必得适当加入补中升阳之品。此患者经屡下之后,正气必伤。故东垣以少量人参、陈皮、甘草扶助正气;升麻、柴胡之用,一举有三善:一引诸药直达病所;而诸药苦寒,升麻、柴胡发散,可防其凝聚;三人之气机,肝升于左,肺降于右,脾胃为枢,故升麻入肺、柴胡升肝,且升柴可助升发脾阳,资助正气抗邪。再以诸苦寒清热解毒之主药攻之则效果显著。
《医方集解》中提到汪昂用人参治疗疾病。《温病条辨》则以这种方剂去除了升柴,加入银花、荆芥等药物,使得这种方剂更加灵活多变。目前,临床上是用这种方剂来治疗西医所诊断出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腮腺炎和急性过敏性皮炎,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可以看出,东垣在治疗急性热病方面非常擅长泻火法,但他也认识到泻火法和升阳泻火这两种方法之间的统一关系。
出处:《兰室秘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