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病初起时,应使用发汗的药物来治疗,比如麻黄、桂枝等汤剂。而风温病初起时,则应使用发汗的药物,如薄荷、连翘、蝉蜕等。但是,当病传到深的阶段,阳明腑腑热盛时,无论伤寒还是风温,都应使用白虎汤进行治疗。 在运用白虎汤时,我常常会加入薄荷少许,或者连翘、蝉蜕少许。这样,病人往往就能在服用后立刻出汗。即使只是使用白虎汤,也有很多人在服用后立刻出汗。因为方剂中石膏本来就有解肌发表的功效,所以它不仅能治疗阳明腑腑的疾病,还能治疗阳明经的疾病。同时,加上少量的辛凉药物,能够引导热气到达表面,从而更容易出汗。 我曾经拟定了一个寒解汤,用来治疗寒温病周身壮热,心中烦渴,舌苔白腻,脉象洪数或浮数,或身体仍有拘束等症状。如果病人的脉象符合这些症状,我们就可以使用寒解汤进行治疗。这个方子原来的主治是治疗寒温病周身壮热,心中烦渴,舌苔白腻,脉象洪数或浮数,或身体仍有拘束等症状。如果病人的脉象符合这些症状,我们就可以使用寒解汤进行治疗。
若阴分虚损者,可用滋阴之药助之出汗。若熟地、玄参、生山药、枸杞之类大润之剂峻补真阴,济阴以应其阳,设病有还表之机,必汗出而愈。至其人阳分阴分俱虚,又宜并补其阴阳以助之出汗。张景岳曾治一叟得伤寒证,战而不汗。于其翌日发战之时,投以大剂八味地黄汤,须臾战而得汗。继因汗多亡阳,身冷汗犹不止,仍投以原汤,汗止病亦遂愈。用其药发汗,即用其药止汗,是能运用古方入于化境者也。
至少阳证为寒热往来,其证介于表里之间,宜和解不宜发汗矣。然愚对于此证,其热盛于寒者,多因证兼阳明,恒于小柴胡汤中加玄参八钱,以润阳明之燥热。其阳明之燥热化而欲散,自能还于太阳而作汗,少阳之邪亦可随汗而解。其寒盛于热者,或因误服降下药虚其气分,或因其气分本素虚,虽服小柴胡汤不能提其邪透膈上出,又恒于小柴胡汤中加薄荷叶二钱,由足少阳引入手少阳,借径于游部(手足少阳合为游部)作汗而解。此即《伤寒论》所谓“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小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也。”然助以薄荷则出汗较易,即由汗解不必蒸蒸而振,致有战汗之状也。
关于使用承气汤的证候,并非适用于发汗的证候。但是,我个人的临床经验表明,有时候即使使用承气汤,病人大便仍然无法排出,而且很快就会感到出汗。这是因为胃肠道实热已经冲开,疾病的病机已经从内部向外扩散。如果使用承气汤之前没有出汗,那么在承气汤的作用下,大便应该会逐渐排出,并且病人也会在饮食时多次出汗,才能让身体变得清爽。如果使用承气汤之后,病人仍然没有出汗,那么应该考虑使用竹叶石膏汤或白虎加人参汤来消解其余的热量,让病人出汗,才能让身体变得舒适。这种方法对于伤寒和风温疾病始终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