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临证心得集读后感:根深叶茂,本固枝荣

来源: 药材库
发布时间:2023-12-28 02:48:41

《张磊临证心得集》是一部汇集张磊教授60年中医临床经验的作品,于2008年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发行。张老在中医界有着极高的声望,他幼年时曾上私塾并熟读经史,后来师从名师学医,懸壶故里。他曾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首届本科,并留校任教多年,后来还担任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一职。退休后,他重返杏林,致力于药品的研发和治疗,用药简便、效廉,深受患者的信任和赞誉,在河南乃至全国中医界享有盛名。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也引起了众多杏林晚辈的期望和渴望阅读。

张老此著作共分四篇,医论篇介绍了他临证的心得,包括主要学术思想和理论;医案篇整理了大量珍贵的临床病案及每个病案的证治要点;医话篇是张老多年从医的心得体会;附篇为张老临床经验的总结。

常言说“言为心声”,此书就是张老行医多年给年轻医者的心里话、知心话。读此书不仅在于学艺,更在于学会做人。张老常引用《内经》“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之言,讲解学习做人的道理。诚如斯言,但凡名医名家,无不重视基础,从打好根基开始。而对于中医来讲,就需要从文化根基、中医基本功、做人道德上下工夫。而张老的著作,全书贯穿着这种思想,对于当前中医优秀后继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老行医60载,是勤奋的60载、辉煌的60年,这既源于他聪慧的天赋,更源于他勤奋的本性。张老幼上私塾,熟读经史,做过私塾先生,对“四书”、“五经”包本背诵,为学习中医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张老兴趣广泛,懂得音韵,常写旧体诗抒发情怀,拉二胡自娱自乐,写毛笔字陶冶性情。正所谓“文是基础医是楼”,深厚的文化功底,为张老名医之路的打造奠定了基础。而纵观今天,中医理论在一些人眼中玄之又玄,深奥难学,根本原因还在于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掌握不够。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的根基,而现代人往往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故而便无法深刻领会中医的精华所在。因此,有人主张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张老的行医体会就更加清晰地表明了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学医是个苦差事,以至于今天学医的年轻人常常在浩如烟海的中医书籍面前不知所措。心中渴望成为名医,然而却是吃不得苦,突出的一点就是背书的能力明显弱化了。以至于现在很多学生毕业了,方剂汤头歌诀背不上几首,药性赋不知所云,中医基本功很差。而实际上,历来大家医家都十分重视对经典著作的背诵和记忆。正如张老所言“少年背书如锥锥石,锥入虽难,但留痕不易消除;中年背书如锥锥木,锥入较易,但留痕不深;老年背书如锥锥水,锥入甚易,消失也快。”所以,张老在读大学期间,一口气能背出500首方歌,以善背书而被树为典范,传为杏林佳话。张老认为,背诵是打好中医基础最根本的方法,要越早背诵越好。背诵就如同盖房子打地基一样,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建成高楼大厦。所以,张老之经验需要当今习医者好好体会,要吃得苦来,多读多背多记,打好中医基本功。

要做好医生,仅仅依赖自己的医术是不够的,这一点历来都是这样,但凡受人尊敬的名医名家,无不是德艺双馨的代表,张老也是这样。在其著作中,他反复强调,医生不仅要勤学苦练好理论功夫、临床功夫、方药功夫、文学功夫,更要注重医学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他认为现在医疗行业存在不正之风,不该开大处方的开大处方,不该检查的检查,原因在于医生缺乏医德,是钱在作怪。因此,他在给两位徒弟上课时,专门设立《为医者要重视医德建设》一章,要求医者“要仁爱、要过细、不贪财、不欺诈、不贬低他人”。实际上,这不仅仅是医德的要求,更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在临床上,张老就是这样,但凡看病求医,不问贫贱富贵,一视同仁。在处方上,诊疗认真,辨证详实,处方精炼,药少量小而疗效好,深得人心。

张老在他的60年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勤于学习,像一棵参天大树一样,深深地扎根于医学知识之中,同时也不断向上成长,枝繁叶茂。他的著作“勤”字贯穿全文,语言朴实,就像与张老面对面聊天一样,让人感觉他是一位慈祥勤奋的老人、一位学识渊博的儒者、一位德艺双馨的医者。在人与书的交流之中,我们不仅能够学习到医学知识,还能够感受到一位医者的善良与关怀,一位儒者的谦虚与智慧,一位艺术家的执着与追求。张老的书让人忘却了现实的喧嚣,让人心境坦然,学会做医,也学会了做人。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