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中的“终始”观念

来源: 医者仁心
发布时间:2023-12-28 02:54:51

孟琳升 内蒙古包头市杏林中医研究院

《素问·天元纪大论》谓:“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

根据方药中教授在《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大论讲解》一书中的阐释,本经文着重强调了全面了解自然变化的重要性。所谓“始”,指的是变化的开始阶段;“终”,指的是变化的结束阶段;“近”,指的是现在的状态;“远”,指的是将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对自然变化的了解不仅要包括它的开始,还要了解它的发展过程;不仅要了解它的现状,还要了解它的未来趋势。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自然变化,才能在心中做到有数。

《内经》特别重视和强调此等知近达远、识始晓终的理论。《素问·气交变大论》等更有“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等论述。只有通盘考虑、全局把握、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博古通今的治学、治医方法,才是“大圣之业”,堪为上工的“善诊者”,方能“宣明大道”。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认识和分析事物的科学方法。

关于“神”的概念,中国文化中颇多涉及。大体可分为“天之神”和“人之神”两类。

“天之神”,其原始含义指“天神”。《说文解字》释“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徐灏注称“天地生万物,物有主元者曰神”。认为神是天地万物的主宰。这一含义在《内经》中的运用不多,仅有“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和“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两处。运用更多的则是“天之神”的第2种含义——宇宙变化的内在规律。这又与《周易》“神无方而易无体”、“阴阳不测之谓神”几相近似。因此,《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释云:“神,最初指主宰自然界和人类变化的天神,后来经过《易传》和历代易学家、哲学家的解释,到张载和王夫子,演变为用来说明物质世界运动变化性质的范畴,成为内因论者反对外因论的理论武器”。

《内经》将人体的孕育、出生、发展、变化等生命活动的具体表现和情志思维的活动过程及其反映形式,统称为“神”。并运用形神一体、精气神一体的理论,阐述着活体人的状态。同时,用五神脏理论,阐述着脏腑运动的状态。此外,“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及“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理论,也阐述了人体生命活动(包括精神情志思维活动)受其主宰的状态。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