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与中医的“未病”

来源: 药材童子
发布时间:2023-12-27 22:46:34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调查显示,世界上只有5%的人真正健康,20%的人患病,75%的人是以慢性疲劳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亚健康人群。亚健康是一种新的疾病,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可以取得明显疗效。

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1.亚健康的临床症状范围。

目前医学界对亚健康状态的确认还没有达成共识。但也有专家提出,排除疾病后,以下30种临床症状中,有6种可初步认定为亚健康状态:

(1)精神紧张和焦虑;(2)孤独自卑,忧郁抑郁;(3)注意力分散,思维肤浅;(4)容易激动,无所顾虑;(5)记忆力下降,熟人忘记名字;(6)兴趣消退,欲望骤降;(7)懒于交际,情绪低落;(8)易疲劳,

眼睛容易疲劳;(9)精力下降,动作缓慢;(10)头晕,不易恢复;(11)站久了头晕目眩;(12)四肢酸软无力;(13)体重下降,体力不支;(14)不易入睡,多梦易醒;(15)早上不愿意起床,

白天打个盹;(16)局部麻木、手脚冰凉;(17)手心腋下多汗,舌燥口干;(18)自诉低热、盗汗;(19)腰痛,此起彼伏;(20)舌苔白,口臭自生;(21)复发性口腔溃疡;(22)品味差,

食欲不振;(23)酸嗳气、消化不良;(24)便溏、便秘、腹胀;(25)容易感冒和嘴唇上有疱疹;(26)鼻塞、流涕、咽痛;(27)憋气、气短、气短;(28)胸痛、胸闷、挤压感;(29)心悸、

心律失常;(30)耳鸣、耳聋和晕动病。

2.中医“未病”状态下体质异常的临床症状范围。

中医“无病”状态涉及13种异常体质状况,包括阳虚、阴虚、痰湿、湿热、血瘀、气滞、特质、阳亢、气虚、血虚、热、寒、实,30种临床症状涵盖亚健康。

阳虚,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面白自汗,气虚懒言。精神萎靡,口淡不渴,脱发,小便长,大便稀。肥胖、面色苍白、面色软白、性格文静内向者较为多见,容易由寒变阳。舌淡苔白。脉虚迟。

阴虚导致心烦,潮热,盗汗,下午颧骨红。伴有形体消瘦,健忘多梦,口干咽燥,小便黄,大便干燥,四肢怕热,面色苍白发红。性格急躁,易化热为阴,热功引风。舌红少津少苔,脉细弦数弱。

痰湿引起胸闷、身重、四肢不舒、痰浊。伴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恶心胀满,咳嗽气短,头不清或易恶心。舌胖,苔腻,脉滑。

湿热脸油腻,容易长痘痘,经常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燥、小便赤。急躁易怒,易患疖子、感冒、口唇疱疹、黄疸、冷水浴、出血、白带过多等疾病。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而弱。

5]局部因瘀血疼痛,面色晦暗,或嘴唇青紫,或指甲不对,或有瘀斑,毛发易脱落。伴有丝滑的红缕肌肤,蟹黄似的脉络,口干欲饮而不咽,眼睛发黑,蓝珠红点,女性出现腹痛,或有血块,或闭经。

舌质青或暗,脉弦或沉。

【6】气滞、胸痛、易怒、精神抑郁、应激能力弱。伴有胸闷、食欲过盛、咽部异物感、腹胀、嗳气吞酸、易惊悸、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可疑女子啼哭、月经不调、经期乳房胀痛、腰腹等。她的表情更加沮丧和难受。

多么孤僻,内向,小心眼,多愁善感。舌质红暗,苔多,脉弦。

(7)特发性对季节气候适应性差,易患花粉症、慢性病和药物过敏。容易引起外感邪气侵入,形成风团、成瘾疹、咳喘。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阳亢型有头晕、头痛、腹胀、易怒、面色潮红。伴有失眠、多梦、耳鸣、目赤、头重脚轻、咽干口燥、腰膝酸软、面色微红、鼻头微红、易流鼻血、急躁、大便干燥、尿频、呼吸激烈灼热、易露。

舌红,苔黄,脉弦强,或数重,或弦细。

气虚导致食欲不振,疲劳,面色苍白或暗淡,气虚,懒言。伴有精神萎靡,怕冷,怕风,抵抗力低下,头晕,心慌,失眠,健忘,唇甲苍白,大便稀薄。舌质嫩,苔薄白,脉弱无力。

血虚面色萎黄,唇甲淡,头晕,心悸,失眠,神疲乏力。伴有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自汗,气短懒动,小便长,大便稀,手脚麻木,失眠健忘。很容易由寒变阳。舌质嫩,苔薄白,脉弱无力。

热体质是口干舌燥,伴有发热、怕热和急躁。伴有便秘面红耳赤,小便少色黄,容易感冒,嘴唇有疱疹。舌红苔厚,脉细弦数弱。

寒性体质怕冷、风、手脚冰凉、精神衰弱、疲劳。伴随着经常腹泻,小便淡而尿频,面色苍白,口唇苍白,女性月经后往往血块较多。舌红,苔薄,脉细。

【13】固体体质容易烦躁、口干、口臭,经常感觉闷热。尿黄,便秘,呼吸沉重,腹胀,易怒,失眠。舌红,苔薄,脉细。

3.亚健康=中医异常体质状态排除疾病状态=无病状态

亚健康的临床症状涉及中医体质异常的临床症状。临床亚健康所涉及的症状是根据个体发病规律总结出来的,并根据舌脉图像、症状属性、阴阳变化、脏腑特点等进行整合。

那么常见的亚健康状态可以说是排除了疾病状态的中医异常体质状态,也就是中医“治未病”理论中的“无病”状态。而“治未病”这一类,和亚健康一样,只有症状指标,没有客观的基于数据的诊断指标。

因此,我们应该在寻找客观诊断指标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摘自《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北京市亚健康预防协会、于雅婷、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