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痛症的中医治疗

来源: 医者仁心
发布时间:2023-12-28 00:24:24

跟痛症是指一种慢性骨科疾病,伴有跟骨足底疼痛。足跟痛不是单一疾病,它是指各种足跟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是由骨骼本身和周围软组织疾病引起的。常见的有五种:足跟脂肪垫炎:足跟垫炎,足跟足底疼痛肿胀,

足跟负重区内侧压痛,部分老年患者可局部触及纤维索;足跟滑囊炎:跟骨下、跟骨后、跟腱后滑囊炎,局部疼痛、肿胀、压痛、感染,可引起红肿;跟腱周围炎:跟腱区疼痛、肿胀、压痛、摩擦,

当炎症扩散至腱鞘时,可出现咯吱声,踝关节背屈和跖屈可加重疼痛;足底腱膜:足跟或足部疼痛,足底紧张,跟骨关节前压痛,累及足底腱膜,可加重疼痛;足跟骨刺:足跟骨刺是x光影像,足跟疼痛的原因不一定是骨刺本身引起的。

它是以足底腱膜和跟腱附着处的慢性炎症为基础,表现为早晨剧烈疼痛,稍运动后疼痛减轻,长时间行走后疼痛加重,跟骨足底面的跟骨结节处有压痛。与疼痛综合征的部位不同,足跟痛的症状是常见的。

《诸病源侯论》称足跟痛为“足根塌陷”。俗话说:“脚伤的人脚后跟突然疼,所以摸不到。世人称之为断脚。”《丹溪心法》以及后来的内科医生称之为“足跟痛”。足跟以肾经为主,足少阴肾经起于下趾。

脚中心向内踝后方倾斜,下降到脚跟。足跟是阴阳的起源,阳和阴乔麦都起源于足跟。阳乔麦和阴乔麦支配人体的左右阴阳,肾是人体阴阳的基础。因此,足跟痛与肾阴肾阳不足密切相关。

就是足跟痛综合征多见于中老年人的原因。在肾虚的基础上,可能有寒湿或湿热。足留于底,而患湿,肾虚正气不足,寒湿之邪,乘虚而入,外侵,郁于底,湿郁成热,湿热搏击,致经络不通,瘀血内阻,疼痛或足伤,

也会造成血瘀。所以足跟痛这个病是以肾虚为本,以血瘀为标,外邪多为寒湿凝滞。

对于足跟痛的治疗,笔者采用补肾活血的方法,全身用药与局部用药相结合。足跟痛患者多为肾虚,全身用药重在补肾。《张氏医通》云:“肾藏精,阴虚,所以胫热,踵痛。

龟板肉桂六味丸如果阳虚不能久立,而足跟痛八味丸如果湿了就会重肿,脂肪多,湿痰流。下半身疼痛的话,要用药酒,但是你不知道这个病比冬天更厉害,寒湿,所以要用药。如果春夏甚至秋冬减少,就是湿热。如果你用药酒,

这是为了帮助它变湿。足跟痛中的足跟垫脂炎多见于老年患者,表现为肾阳不足。患者脚跟冰冷疼痛,自觉没有脚垫,就像骨头直接踩在地上,不能长时间站立或下蹲。这是老年人足跟垫萎缩变薄造成的。临床治疗以贵由丸为主,适用于温补肾阳。

补益精血,以培阳补肾之效,寒湿者加肉桂心,温通血脉祛寒,下加独活、木瓜祛寒湿。足跟滑囊炎、足底腱膜、跟腱周围炎、跟骨刺可表现为肾阴虚或肾阳虚。肾阴虚者,六味丸加龟板、肉桂、黄柏。

八味丸用于阳虚的人。在治疗上,阴阳必须互补,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五种类型的跟痛症都有跟痛症的共同特征,都是以固定痛为特征。这种病是因为足部经络堵塞,血瘀所致,堵塞了就痛。临床作者以活血通络为法,

采用我院研制的消瘀膏外敷治疗足跟痛。消瘀膏由赤芍、泽兰、紫荆皮等组成。外用消瘀膏可以取消祛瘀止痛的效果,直达患处。受寒湿压迫者,用酒调祛瘀膏;湿热过盛者,用醋调祛瘀膏。内服和外敷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有利于滋养肾阴肾阳,祛瘀止痛,临床效果好。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