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设中药膏提取、收集洁净区中药提取浓缩设备

来源: 小编
发布时间:2024-07-01 10:29:43

【导读】中药提取采集是否应在洁净区进行?最近,这成了蒲公英论坛的热门话题。著名火星人写了一篇文章(点击:),也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留言讨论。有人理解作者的观点,有人不理解,众说纷纭。我理解作者用了讽刺的语气,但隐含的意思是:中药提取采集是否应在洁净区进行?今天,我们就来严肃地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相信中药膏体采集到洁净区是很多中药提取企业的痛点,很多地方的监管部门都明确要求中药膏体采集到洁净区。关于这个问题,蒲公英论坛引发了不少讨论,在各地的线下培训交流会上,很多中药生产厂家也多次提到这个问题。我个人并不赞同为了提取膏体而建洁净区,也就是所谓的“D”级。

我跟一些中药企业讨论过这个问题,很多企业说是因为GMP法规,我们先来看看GMP法规到底是什么,首先我们来看层级设置:

第四十八条 应当根据药品种类、生产操作要求和外部环境条件配置空气调节净化系统,使生产区域有效通风,并实施温湿度控制和空气净化过滤,确保药品生产环境符合要求。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不应小于10帕斯卡,必要时同一洁净级别的不同功能区(手术室)之间也应保持适当的压力梯度。

口服液体制剂、固体制剂、腔道制剂(含直肠制剂)、外用制剂等非无菌制剂生产的暴露工艺区域,以及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最终加工的暴露工艺区域,应按照《无菌药品》附录D级洁净区的要求设置,企业可根据产品标准和特点对该区域采取相应的微生物监控措施。

GMP规定很明确:企业要根据产品品种、生产操作要求采取适当的微生物控制……注意最后的蓝色字体,参考D级设置,根据产品标准和特点采取适当的微生物控制。

在实际的中药生产中,产品的标准和特性各不相同,为什么要“一刀切”呢?至于D级是什么,我至今都不知道。但我见过不少企业把“换气次数”作为评价标准之一,不管是丸剂、膏剂还是丸剂,都是D级洁净区。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并不符合GMP法规的初衷。

自从2010版GMP实施以来,我们的质量控制意识明显提升,但与此同时,很多人在微生物控制上植入了很多无菌思维。中药特别是提取是允许有微生物的,制剂也是允许有微生物的。面对微生物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这么紧张呢?(我2008年做过中试,全部在总区生产,从提取到制剂,微生物全部合格)。对于口服固体制剂来说,空气质量有那么重要吗?我们确实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有人说GMP中药制剂附录有明确的监管要求,我们来看看中药制剂附录第11条:

第十一条 中药提取、浓缩、收膏等工序应当在密闭系统内操作,并在线清洗,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采用密闭系统生产的,操作环境可以在非洁净区;采用开放式系统生产的,操作环境应当与制剂操作区的洁净度级别相适应。

中药提取_中药提取工艺_中药提取浓缩设备

首先,法规规定中药提取物集中收集应当密闭。密闭是为了防止异物、灰尘进入,而不是为了密封。现在,有多少企业的集中收集系统没有密闭?而且法规上说“应当”,就是鼓励使用尽可能密闭的系统,这样是没问题的。

其次要强调的是,讲到暴露,也要考虑暴露时限。你不是敞口锅生产,但收膏时要接上软管,那么暴露了怎么办?暴露时限短,那就做成移动式储罐,收膏时接上,膏生产完后盖上,拿走。这不是采取了适当的微生物控制措施吗?

那么我们再来看第11条最后一句:作业环境应与制剂制备操作区洁净度级别相适应。注意是适应,不是一致。用移动式储罐生产膏体可以与制剂制备操作区“兼容”,都是口服的,你觉得不兼容吗?

吴俊教授在讲座中曾说过:如果连锅都不会洗,还要层流厨房干什么?我觉得这句话用来形容中药提取再合适不过了。其实提取罐、浓缩器确实很难清洗,但很多没有洁净区生产膏体的中药企业,其实有很多层流罩来生产膏体。

有人说GMP条款有问题,不清楚,其实条款没有问题,只是有时候给自己制造了很多困难。

有人说检查人员有问题,缺乏实战经验,其实检查人员没有问题,我们每天都在一线工作,检查人员怎么会比我们有经验呢?

既然没有问题,为什么我们总感觉问题那么多?我觉得问题就在于督察人员与企业人员之间缺乏一个有效沟通、良好交流的氛围和机制。

回到那篇文章:很多人留言说作者不懂GMP,作者太学术,作者是书呆子。。。其实作者懂的很多,而且是一二年级的,想了解更多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看看“微课分享”

适度理解GMP,适度实施GMP,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会议公告

青岛药交会19号就开始了,蒲公英准备了GMP口袋书,包含最新的11个附录,请到展位免费领取: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