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气候条件独特,很多地方特别适合中药材生长,是发展中药材产业的理想之地。山区适合种植什么中药材呢?这里给大家推荐20种适合山区种植的中药材,供种植户参考!
1.甘草
甘草耐旱、耐寒、喜光,不仅在中药中应用广泛,在保健品、调味品、食品、化工原料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近年来,野生甘草被禁止采集,全国中药材市场上很难获得野生甘草,必须靠人工种植来填补这一空白。甘草生长2至3年方可采收,每亩产量600至800公斤,每亩产籽3至4公斤,目前市场价格为每公斤9至15元,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很受欢迎,因此甘草的发展充满希望。
2. 黄芩
黄芩适应性强,不怕严寒干旱,荒山、荒坡、林下、荒地均可生长。有的地方将种子播种在滩涂上,有的地方则播种在山坡上,目前已有种植成功,并见到效益。黄芩生长多年,亩产300至350公斤。按一般每公斤10元的价格计算,每亩产值3000至3500元,未来其价格还有望上涨。
3.黄芪
沙苑子适宜在干旱少雨地区种植,其主根深而长,在荒山、荒地、沙漠、滩涂、草原、贫瘠之地均能生长,但在水质好、土地肥沃的地方生长不好。其优点是生长快,只要不结冻,一年三季都可以种植。如果在干旱地区雨季种植,几天就会发芽生长。抗逆性强,种植一次后可连续生长5年,这5年每亩平均年产药材120公斤。沙苑子全草含有丰富的粗蛋白和维生素,如果用作放牧草,可使牛羊不需喂食就肥壮,不会生病,这样也将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若在平原地区种植,每亩用种子1.5公斤,若在山地种植,可用种子2公斤,若作饲草用种子3公斤,要因地制宜,才能达到高产高效。
4.大叶蒲公英
大叶蒲公英抗逆性强,临床上对治疗急性乳腺炎、淋巴结炎、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胃炎、肝炎等有一定疗效,在全国中药材市场销量很大,是不可缺少的常用中药材。大叶蒲公英不但是一味中药材,而且鲜嫩时还是一种美味的蔬菜,如果在保护地种植,一年可以采收6~7次,亩产鲜菜7200~8000公斤,可连产3~4年,这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如果市场发展起来,可以积极供应特色蔬菜,让人们在享受美味之余,吃菜清热解毒,保持身体健康。
5. 射干
射干适应性强,全国各地均可生长,既是名贵中药材,又是美丽的花卉。种植射干不需要好的土地,荒山、荒坡、荒地、草原、滩涂均可生长,抗旱抗寒能力强,只要幼苗出土,便顽强存活,而且长势越来越旺。若在霜冻前播种,当年不发芽,要到第二年春天才能发芽。若在春夏3月20日至6月20日播种,其栽培期很长,生长2~3年后即可采收,亩产干品200~250公斤,亩产种子5~6公斤。现市场价格16~21元/公斤,且有上涨趋势。
6.半夏
半夏喜荫环境,10月至12月、2月至5月栽植,当年采收。试验表明,半夏平均亩产150~200公斤,亩效益6000元以上。若土壤肥沃,管理得当,亩产可达250公斤以上,效益更为可观。半夏在大田可与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间作,也可在果树下间作,立体种植,效益更佳。其种苗价格高,每亩半夏用种量大,约35~50公斤。 种植成本高昂,令药农望而却步,药农一般不敢大规模发展,而是先小规模种植,自己培育幼苗,然后再扩大规模。
7. 远志
远志是常规大宗药材,多年来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一直处于抢手、断货状态。近年来,由于野生资源越来越少,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国内远志面积不大,导致市场纷纷涨价、开放收购。远志不怕严寒、干旱,山地、平原、草原均可种植,生命力旺盛,生长2~3年即可采收。实际操作中,密植比疏植产量高。人们常说“疏植不如密植”,这句话在这里体现得非常明显。每亩用种子2~2.5公斤,亩产150~250公斤,亩产效益非常理想。
8. 板蓝根
板蓝根全国各地均可种植,栽培、养护、管理简便,在盐碱地生长良好,具有改良盐碱地的作用。每亩用种子3公斤,亩产300-350公斤。叶名大青叶,亩产150-200公斤。板蓝根市场售价6-8元/公斤,大青叶2.5-3元/公斤,每亩收入1600-3000元。
9. 桔梗
多年来野生桔梗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全国中药材市场货源稀少,近几年国产桔梗种植面积不断减少,上市新品不多,但使用量却有所增加,价格稳定在10至14元每公斤,后市仍有上涨趋势。在东北地区,人们对桔梗情有独钟,喜欢食用,因为食用后心情舒畅,有消炎解毒的功效。
10. 瓜蒌
瓜蒌全国各地均可生长,山坡、丘陵、草原、坡地、房前屋后、空地均可生长,适应性强。近年来,瓜蒌价格高涨、供不应求,瓜蒌仁价格也不断上涨。其原因是过去瓜蒌仁多用于药用,很少有人食用,现在瓜蒌仁作为保健品使用已大大增加,在南方省份也有人将其加工成瓜子食用。深秋果实变黄后采收,亩产150~200公斤。市场上整颗瓜蒌售价14~15元/公斤,瓜蒌仁售价28~30元/公斤,瓜蒌皮售价12~13元/公斤,经济效益很好。
11.黄芪
黄芪喜沙质或半沙质土壤,其次是粘质土壤。幼苗时需水较多,长大后需水较少,为半旱大田作物,喜光性植物,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长不良。是全国中药材市场常用的大宗品种,大量出口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黄芪不仅是治病救人的中药材,也是新兴的保健品之一。东北、内蒙古地区生长2年后即可采收,其他地区生长1~2年即可采收。亩产300~400公斤,市场价格视不同规格8~13元/公斤。如每亩荒山用2公斤种子进行绿化,可长期发展。
12. 知母
知母在荒山、荒坡、荒地、草原、滩涂、林下、丘陵、坡地均可生长,能适应多种环境,生长茂盛,是封山育林、绿化改造水土流失的优良品种。知母根系发达,固沙固土能力强,耐旱、耐洪、耐寒。家养知母2~3年采收一次,亩产400~700公斤,每公斤售价10~15元,呈上涨趋势。知母春、夏、秋三季播种,以春季为主,每亩用种3~4公斤,山地或林下撒播4~5公斤。
13. 圣地
熟地黄在全国各地山区、丘陵、平原均有野生,对气候要求不严格,在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均有较好的生长,适宜沙质或半沙质土壤,为半旱大田作物。实验发现,无论在哪个地区,只要土豆长得好,地块大,产量高,熟地黄亦是如此,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不同地区可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开发,产值远高于土豆,一般亩产干品500~600公斤左右,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熟地黄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广泛应用,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和保健品。
14.红花
红花全国各地均可栽培,喜凉爽干燥环境,对土壤要求不高,一般土地均可生长。红花与玉米、大豆、高粱一样,易种植,发芽快,无病虫害,管理简单,采摘方便,生育期短,是全国中药材市场常用的大宗品种。受供需影响,红花价格由原来的35~40元/公斤上涨到目前的60~70元/公斤,好品价格在70元/公斤以上,增幅达100%,供不应求。由于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减少,需求量不断增大,其价格仍有上涨空间。
15. 徐长清
徐长青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但面积很少。对土壤要求不高,一般土壤都能生长,即使在北方广阔的森林、雪原地带,也能连年生长,不被冻死。每亩用种2.5~3公斤,亩产根全草300~350公斤。市场价格茎叶11~12元/公斤,根14~16元/公斤,亩产量很好。如果是沟坡,可以播种长期生长,每年只剪去茎叶,留根固结坡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16. 决明子
决明子不占好地,耐旱耐涝,适应性强,无病虫害,是人少地丰的地方的好项目,每亩用种3~4公斤,投资不大,亩产250~300公斤,药材市场价格稳定在4~5元/公斤,深受市场欢迎。
17.大麦
薏米全国各地均可种植,喜湿润、温暖、向阳的环境,一般土壤均可生长,是全国中药材市场上的常见品种,在粮食市场也占有一席之地,不仅药食同源,还可制成保健品投放到各地市场,效果十分理想。春季种植,每亩用种5公斤,以中、早熟品种为佳,晚熟品种产量低,不再采用。种植方法与种植花生相同,若大面积种植,可机械化播种,如同种植大田玉米一样。易栽、易产、易管理,几乎无病虫害。深秋成熟后铺种、晒干即成成品,亩产350-400公斤,加工后6-7元/公斤。
18.防风
防风是全国中药材市场上常用的大宗药材,其价格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非典时期一度断货,价格飙升至120元/公斤。在临床上,由于其疗效显著,使用量不断增加,还远销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东北三省、内蒙古产的防风品质优良,药效充足,在全国药材市场上首屈一指,占据榜首位置。每亩用种子2.5~3公斤,生长2~3年后采收,亩产250~350公斤,现市场价30~35元/公斤。
19. 沙参
是全国中药材市场上常用药材,年用量达数万吨,多年来大量出口,换取大量外汇。沙参喜沙质、半沙质土壤,土壤肥沃可显著增产,土壤贫瘠则减产,因此该品种后半期需肥多、浇水少。亩产350-450公斤,售价12-16元/公斤。
20. 紫草
紫草价格多年来稳定,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颇受欢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均有分布,但以东北、内蒙古产的紫草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其适应性强,一般土壤都能生长,无病虫害,生长一两年即可采收,挖出根部,晒干即为成品。紫草种子每亩2~2.5公斤,播种2.5~3公斤,亩产200~250公斤,市场售价每公斤13~16元。
农村增收七叶百合让你致富,每亩地年产值10万元
北京电视台全面报道白芨的大用处(最全的白芨的功效与用途介绍)
种植中药材为何不能“高买低卖”?
在种植中药材方面,很多新手喜欢“追高抛低”,即什么药材价格高,什么药材涨价了就种,对于价格低的药材、跌了价的药材他们“不屑一顾”。
其实,种植中药材最忌讳的就是“追涨抛跌”,因为“价”高的药材一般对环境要求严格,种植难度大,需要大量劳力,或者生长期长,产量低。中药材少则为“珍品”,多则为“草”,所以价格波动比较大。有些药材会因为暂时的短缺而出现价格暴涨,但暴涨往往伴随着面积的大幅增加。一旦供求关系发生逆转,产品供大于求,价格就会暴跌。所以,种药高手一般不会盲目“跟风”,什么药材贵,什么药材涨价,就种什么药材。 而是根据当地的资源环境,选择2~3种最适合当地生长、市场竞争力最强的优势药材,再种植4~6种辅助药材。有经验的药农还将长生药材(3~6年生)和短生药材(1~3年生)混种,力求长短结合。他们根据多年的种植经验,分析判断药材市场价格走势,每年对各类药材的面积和比例进行适当调整,然后按计划育苗,长期坚持种植。这样,无论市场价格如何波动,都能获得比较理想的经济效益。
但“追涨抛跌”者通常是在某种药材价格高涨时突然灵光一现,然后仓促大面积种植。由于事先没有准备,苗木全是临时购入,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品质较差。这样不仅容易种植失败,而且成本大大增加,缺乏市场竞争优势。由于中药材从种植到采收要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产品推出后,行情和价格可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甚至跌至谷底。因此,“追涨抛跌”风险很大,即使侥幸成功,也不能作为推广的经验。
4、哪些中药材适合山区种植?
由于山区海拔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可以种植的中药材种类很多,但真正适合大面积种植的药材并不多,加之不同地域、海拔、坡度、地块的环境差异很大,适合种植的中药材也各有不同,所以种植前要先搞清楚不同地域适合种植哪些药材。
一般来说,要大面积种植的药材,一是要选择适应当地环境,在当地已大面积种植多年,栽培采收加工技术成熟,产量高、稳产,药材品质优良,地道、可靠、疗效好的药材;二是当地常年种植的小药材;三是当地的野生中药材。这些中药材对当地环境适应性好,一般都能种植成功,产量稳定,质量可靠。对外来中药材要慎之又慎,特别是一些小报、广告上刊登的“新、奇、特”和“速生、丰产、高效”品种,要坚持先试验示范,种植成功后,待产品质量合格、效益可靠后再逐步推广,切不可得意忘形,仓促大面积种植。
具体而言,在山区不同区域,海拔对中药材种类影响最大,最适宜种植药材的地区一般在海拔1000米以上,适宜种植的主要药材有款冬、党参、川乌、牛膝、川芎、白芷、木香、柴胡、桔梗、黄连、天麻等。一些濒临灭绝的珍稀野生中药材(如七叶何首乌)由于近年来价格暴涨,逐渐受到高海拔药农的关注,并开始了人工驯化栽培。 由于中药材生长期较长(少数为1~2年,多数为3~5年),且根系发达,枝叶覆盖率高、覆盖时间长,可减少土地裸露,防止水土流失,利于环境保护,因此从长远看,是替代烤烟及一些对高寒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作物的最佳产业。
适宜在海拔1000米以下次级高山、低山种植的中药材有金银花、留兰香、柴胡、桔梗、太子参、白芷、白芍、牡丹皮、牛蒡子、瓜蒌、板蓝根、决明子、半夏等,但最好在年积温有限、作物产量较低的次级高山区种植,并且最好与农作物间作,或与新退耕还林地的幼苗间作,以提高种植效益,化解市场风险。
除草药材外,从长远来看,杜仲、厚朴、黄柏、山茱萸、银杏等木本药材在山区也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5、当前中药材种植面临哪些困难?
近年来,中药材价格普遍上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药材种植目前面临很多新的挑战。
1. 山区人口迁移直接导致药农数量减少
山区虽然适合种植药材,但生存条件恶劣,加之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就医上学非常困难,是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搬迁的重点对象,不少药农已搬出山区,转行做其他产业。
2. 年轻一代不愿意种植药物
种药虽然能赚钱,但生存条件比种粮差,也更费力,所以很多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在家种药。老一代药农越来越少,新一代又接不上,导致药农数量整体减少。
3. 种植药品成本大幅上涨
近年来,山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留村务农的很少,高山区留村务农的劳动力就更少了,招工难、工资高成为山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和障碍。
4.标准化种植水平低
为保证中药材质量,国家近年来要求各中药材产区必须建立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GAP),严格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种植。但目前山区药农大多采取分散、独立经营,组织化程度低,标准化种植实施难度大,不能及时有效地与市场要求对接。
针对以上新问题,发展山区中药材产业,一要积极引进有能力的药厂,建设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GAP),保证产品能与市场有效对接;二要帮助药农建立专业合作社,提高药农组织化程度,保证标准化生产能落到实处;三要鼓励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提高药材种植专业化程度,培育“职业药农”;四要引进、推广适合山区作业的小型农机,提高药材种植机械化程度,从而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解决山区缺工、劳力价格高等问题;五要注重药材基地通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