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书翰 伦敦南岸大学中医孔子学院
20世纪80年代初,一本名为《名老中医之路》的书籍出版,引起了中医界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这本书付梓后不久便广受好评,被誉为中医界的经典之作。 30年后,原主编张奇文教授组织编写《名老中医之路·续编》,继续传承发扬中医药学。第一、第二辑已经出版,受到了青年中医们和中医药教育者和管理部门的高度评价。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在序文中写道:“这本书是二十一世纪青年中医和有志于发扬中医药学的人们的必读之书,是一部值得中医教育家和高等教育行政部门深入研究的重要著作。”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续深了与主编张奇文的祖上情谊,这得从我的祖辈说起。我的祖父郑长松(1927年~2007年)和张奇文有着几十年的夙好。在《名老中医之路》成书的那个年代,张奇文担任山东中医学院党委书记,后任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主管全省的中医药工作。当时我祖父任滨州市人民医院业务院长。每当张奇文出差滨州就和我爷爷在家里的饭桌上小酌叙旧,有时我溜到两位爷爷的酒桌下,尽享老人的舐犊之乐。两位祖辈感情至深,知己莫逆,都是心里想着、眼睛盯着、亲手干着的铁杆中医。这两位老人讨论中医的事情,能通宵达旦,彻夜不寐。
张奇文在由我整理的《郑长松妇科》一书序文中写道:“记得1962年12月20日,山东省中医学会在济南召开学术经验交流会,会后刘惠民(毛泽东主席的保健医生)副厅长亲自提名留下……惠民(今滨州)的郑长松及潍坊的我,整理数百篇论文……记得尝有一个晚上,谈论到凌晨四点,能听到马路上三轮车铃响,方才入睡。这段终身难忘的忘年之交史话,一直延续于今。”
由于我这两位爷爷对中医事业都特别钟爱,因此也都希望子孙们能够承接好岐黄薪火。当张爷爷得知我考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后十分高兴,称赞我祖父教育子孙有方。2008年,暑假期间我父亲郑其国,(《名老中医之路·续编》第三主编,现任滨州中医妇科医院院长)拎着部分《名老中医之路·续编》第二辑的征文向张奇文汇报工作,同时带我去拜谒张爷爷。张爷爷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书翰要继承祖业,努力学习,接好中医的班!”老人家还嘱咐我,黑龙江省有许多名老中医,你若方便的时候诸一拜见,并征集几篇稿件,以收入《名老中医之路·续编》。受老人嘱托,我返校后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诸多领导和老师们的引见支持下,分别拜见了段富津、陈景河、孙申田等当代著名中医,并顺利征得多篇文稿。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征文工作的开始阶段,我正被选派至英国伦敦南岸大学中医孔子学院留学。我结识了很多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诊疗的洋中医。英国人伊恩·阿普尔亚德(Ian Appleyard)的中医理论功底很深,临床经验也十分丰富,于是考虑将他学习中医的方法与学术经验征集到《名老中医之路·续编》里,这一想法得到张奇文的赞许。
自从参与征文工作以来,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众多名家的高超医术和精湛技艺,坚定了我走中医之路的信念,拓展了我为民解除病痛的视野,更加深了张奇文先生与我之间的祖孙情谊。能为像张奇文这样著名中医药老专家主编的著作做出一点贡献,我感到十分自豪,同时也为我选择了中医而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