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一种心脏病,其特征是心肌缺血和缺氧。这种病通常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并且以脑力劳动者为主。冠心病可以根据病变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分为六种类型,包括无症状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心律失常型和猝死型。
冠心病属中医为“胸痛”、“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提出了胸痹心痛病病机为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之而发,治疗以宣痹通阳法,拟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乌头赤石脂丸、人参汤等;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笔者将冠心病分为气虚、阴虚、气滞、血瘀、阳痹、痰浊六型,按此辨治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分述如下:
气虚型
症见心前区疼痛时轻时重,以隐痛为主,遇劳则发,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滑,脉弱无力。
治宜补气为主,兼以活血止痛。方用人参养荣汤合桂枝甘草汤加减:人参、当归、丹参、白芍、熟地黄、茯苓、白术、黄芪、桂枝、远志、炙甘草、郁金、陈皮等。兼腰酸腿软、夜尿频多等肾气不足之症者,加狗脊、锁阳、覆盆子、益智仁;兼虚烦不眠、舌红少苔或苔花剥等心阴不足之症者,加麦冬、五味子、地骨皮、银柴胡。
阴虚型
症见心前区疼痛时轻时重,以隐痛为主,劳则加重,伴胸部憋闷,头晕目眩,腰酸腿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虚烦不眠,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少或花剥,脉弦细或涩。
治宜滋阴为主,佐以活血止痛。方用左归饮合炙甘草汤加减:熟地黄、山萸肉、枸杞、茯苓、山药、炙甘草、生地黄、桃仁、红花、当归、赤芍、阿胶、太子参、麦冬、火麻仁等。若虚热明显者,加牡丹皮、知母、鳖甲、地骨皮、青蒿、胡黄连;若头晕目眩、耳鸣如蝉者,加菖蒲、磁石、五味子、龙骨、牡蛎;兼心悸者,加远志、茯神、柏子仁、炒枣仁。
气滞型
症见两胁胀痛,胸闷心痛,善太息,时而烦躁欲哭,心悸不宁,舌暗红,苔薄白,脉弦兼涩。
治宜疏肝理气为主,兼以活血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合丹参饮加减:柴胡、陈皮、枳壳、白芍、炙甘草、川芎、香附、丹参、檀香、砂仁等。肝郁化火者,可加牡丹皮、栀子;妇女两乳胀痛、痛经或夹有血块者,用逍遥散加桃仁、红花、益母草、泽兰。
血瘀型
症见左胸刺痛,部位固定不移,入夜更甚,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沉涩或弦涩。治宜活血化瘀为主,兼以通络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柴胡、枳壳、川牛膝、生地、炙甘草、桔梗等。痛甚者加降香、元胡。
阳痹型
症见心前区疼痛甚,痛如椎刺,或如刀割,胸痛彻背,背痛彻胸,遇寒加重,得热缓解,畏寒肢冷,胸闷气短,心悸不宁,甚则喘咳不得卧,咯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舌质淡暗,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沉迟。
治宜宣痹通阳、散寒化饮为主,兼以活血止痛。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或瓜蒌薤白白酒汤合桂枝甘草汤、丹参饮加减。药用薤白、全瓜蒌、法半夏、丹参、檀香、砂仁、白芍、桂枝、炙甘草、白酒、生姜、细辛、元胡等。发作无休止、形寒肢厥者,方用乌头赤石脂丸合苏合香丸温经通阳、活血止痛、通窍开闭;兼心悸头晕、腰酸腿软、夜尿频多、脉象沉迟等肾阳虚衰之症者,加锁阳、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温补肾阳;兼颜面肢体水肿等肾阳虚衰、水饮不化之症者,方用真武汤合五苓散以温阳利水;兼心悸、喘咳不得卧、咳吐白色泡沫痰等水饮凌心射肺之症者,方用乌头赤石脂丸、葶苈大枣泻肺汤、真武汤化裁;兼短气汗出如珠、面色苍白、精神疲惫、全身湿冷、四肢不温、脉微欲绝等心阳欲脱之症者,急用参附汤口服或参附注射液静注以回阳救逆固脱。
痰浊型
症见胸闷胸痛,甚则胸痛彻背,背痛彻胸,脘腹胀满,食纳呆滞,恶心呕吐,体形肥胖,少动多卧,舌质淡或暗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或黄厚腻,脉象濡缓或濡数、滑数。
治疗应该明确区分寒热之别,对于寒性症状,应以温化痰湿为主,而对于热性症状,应以清化痰热为主,同时还要宣痹通脉、活血止痛。对于属于痰湿证的患者,可以使用二陈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丹参饮加减的方剂进行治疗。而对于属于痰热证的患者,则可以使用小陷胸汤合栝蒌薤白半夏汤、丹参饮加减的方剂进行治疗,药物包括栝蒌、半夏、黄连、薤白、丹参、檀香、砂仁、白芍、鸡血藤、前胡、枳壳等。这些药物的运用,可以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