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行走在中医的世界

来源: 医者仁心
发布时间:2023-12-28 02:31:28

潘正夏 安徽省定远县藕塘镇街道新村卫生室

我是一名乡村中医师,从小在蒋立基老先生的指导下学习中医。1961年,我开始自学中医,主要是因为针灸治疗不需要花钱,很适合在农村开展。于是我先从针灸学起。白天我会去田里干活,晚上则看医书。有时候也会带上书去上班,利用休息时间阅读。晚上我会在自己的身上按照书上描述的解剖位置触摸穴位,随着学习的深入,也会在自己身上试针,体验针感。时间一长,生产队里的人都知道我在学习针灸,渐渐地,就有人因为闪腰、扭脚等原因来找我扎针,扎针后确实有效果。

上世纪60年代,当地疟疾流行,一到秋天队里患疾病的人不少。我找准穴位,在发病前一小时左右,在病人的内关、间使、疟门和大椎等穴扎针,大部分病人竟一次即能控制发病,少数重的也就连续扎针2~3次就治愈了。此间我还向一个老药农请教,学到了用鲜青蒿揉碎塞鼻孔治疗疟疾的单方,再配合扎针,疗效更佳。这样一来,不少周围村庄里患疟疾的病人都慕名来找我治疗,均取得显著疗效。

我的家乡地处皖东丘陵,皇甫山及其附近的山上到处长满中草药,青蒿、丹参、桔梗、沙参和柴胡等等到处都是。我经常向当地老中医和药农请教、学习辨认,他们还教给我不少治病的单方、验方。我就利用农活间隙时间上山采药,采来加工后免费给乡亲们治疗小伤小病。我很快得到群众认可,1970年我被推荐当上大队医生(赤脚医生),1972年又参加了“赤脚医生培训班”学习。平日里白天我背着药箱出诊、采药;晚上就白天看病遇到的难题翻书找答案,直到弄懂为止。

1972年冬,本大队社员肖翠英患急性阑尾炎,在公社医院打针吃药虽痛止,但下腹明显凸出个鸭蛋大小的鼓包。她到县医院去看,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由于当时条件限制,县医院也不敢开刀,建议她到大医院去治,或者找中医兴许有办法治好。回家后她找到我,经仔细观察、揣摩,我联想到在《浙江中医杂志》上邓铁涛老中医一篇关于用“下法”治疗阑尾炎的报道,文中还特别提到使用“下法”治疗该病,即使阑尾化脓了同样有效。我想既然老中医这么说,坚信不会有误。于是我大着胆子给她开了一剂大黄牡丹皮汤,服后她从大便排出很多脓血,鼓包亦消。接着略作加减又进两剂,竟获痊愈。从此,我的医术在当地开始小有名气。以后临床凡遇到阑尾炎,经用“下法”后,大便一通或连泻几次,痛即大减或消失,见效快、疗程短。几十年来治疗急、慢性阑尾炎近百例,无一例复发。

受阑尾周围脓肿这一病例的启发,我真正体会到读书的好处。医书成为我身边最好的老师,我每年都省吃俭用,把攒的钱用来买医书、订医学杂志。多年来我学习钻研的重点始终放在中医上,同时也兼学西医知识。读书时坚持写笔记,把书上介绍的好方法、好经验记下来,临证时碰到对路的疾病或病证就拿来试用或参考。这样一来,治病效果明显提高。特别在肝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不少久治不愈的肝炎、肝硬化和肝腹水患者,来我处诊治后,都得以康复。同时,还治好一些其他疑难杂症。如本镇村民老谢,患前列腺肥大致尿潴留,小便点滴不通,小腹胀痛难忍。别人建议他到大医院开刀,因他前几年曾行脑部手术,身体一直虚弱,于是由儿子陪同来我处求治。“急则治其标”,我给他先行导尿,同时配中药外敷肚脐,用胶布固定,并嘱一日一换。配合中药内服,一日一剂。4天后导尿管自行脱落,小便亦通,接着连续治疗一多月,至今情况良好。

几十年来,读书和学习已成为我最大的爱好。通过学习中医,我希望能够为病人解除病痛,从而给他们带来健康和快乐。凭借对中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我在《四川中医》等刊物上发表了七篇中医论文,其中四篇被收录在中医专集中。虽然我已经年逾古稀,但每天我仍然坚持学习中医和从事中医工作。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位坚定的中医,让中药的香气在故乡飘散。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