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中医:吃干的不胖吗?强胃弱脾,抑胃养脾,让你长胖好消化,以及中医:吃干的不胖吗?强胃弱脾,抑胃养脾,让你长胖好消化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h2:在中医理论当中,脾的功能非常强大,被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所以,要想祛除疾病,永葆身体健康,就得随时把新鲜气血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让血液总是保持一种快速周流的状态。没有淤血的堆积,身体就不会生病。
一、胃强脾弱,吃不胖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吃货”,吃嘛嘛香,还不发胖。这种吃不胖的体质常让很多人艳羡不已。
那么,为什么他们吃不胖呢?
《脾胃论》曰:“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削……”
意思就是说,胃气旺盛,能吃还不会吃伤了,吃饭延迟也不会饿伤。
如果特别能吃,人却很瘦,就说明胃中有虚火,且脾的运化能力很弱,导致人很瘦。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这段话,就是:胃强脾弱。
在中医认为是胃强脾弱,也可以叫胃热脾寒,什么意思呢?就是胃中有湿热,中医认为胃热则消谷擅饥,很能吃,饿得快,但脾却是虚寒的,胃吃进来的食物太多,脾虽然全力工作,但由于本身是虚寒的,吃一些寒凉的食物,超过脾的代谢能力,脾就“抛锚了”很难去消化,在体内形成痰湿,痰湿下泄,大便就很稀,很频。
因此虽然很能吃,但总拉肚子,大便总稀,还会有没力气,困倦,汗多,脚潮等表现。
二、胃强脾弱,该怎么判断
“胃强脾弱”最典型的症状有两个:
一是,胃口好;二是,大便不成形或经常便秘(前干后稀)。
好的大便应该是香蕉状、颜色黄、干湿适中(软硬适中)。这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气的推动力足,二是肠道津液足。
大便不成形原因在于:脾弱,食物还没有得到充分吸收就进入大肠,继而被排出。
便秘(前干后稀)原因在于: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因此“脾为肺母”,脾弱则肺气不足,肺的肃降能力就弱。
而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肺气不降,大肠也不降,自然而然就无力排出大便,就会便秘。
同时,脾负责运化水液,脾弱则运化水液无力,水液就会直接进入膀胱或大肠,导致尿频或大便稀烂。
“胃强脾弱”有什么后果?如果放任“胃强脾弱”一味地发展下去,一般会导致两种后果:
一种就是甲亢,在甲亢的证型中,“胃强脾弱”是比较典型的一种;还有一种后果就是胃被脾拖累,变得越来越弱,食欲减退。
三、胃强脾弱,怎么解决
1. 中药疗法
01. 归脾丸: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02. 木香顺气丸:行气化湿,健脾和胃。
03. 附子理中丸:具有温中健脾作用,临床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04. 健脾丸: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05. 参苓白术丸: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健脾祛湿,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为湿所困,则运化失常,表现为大便稀溏,腹满腹涨,不思饮食,嗳腐吞酸等,其病机为湿邪困脾,故要健脾祛湿。
脾虚湿困时,应健脾去湿,把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利尿)或者减少、清除引起身体免疫反应的物质,而温补脾胃是解除湿困的最好途径。温补脾可食用健脾的食物如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莲子、茨实、猪肚、鸭子等;祛湿食物有赤小豆、薏米、莴笋、扁豆、冬瓜等。
潮湿往往与“寒”一起来,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凉,也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
下面介绍几款去湿良方:
01. 舌头有齿痕,又有裂纹,多是胃强脾弱,两味药泡水喝,健脾养胃阴。
舌头上面有齿痕,又有裂纹是怎么回事?
很多朋友都知道,如果舌头上齿痕比较明显了,是因为脾虚湿气重了,需要我们健脾化湿。如果舌头上有裂纹,一般就是因为阴虚了,需要我们滋补阴液。
那既有齿痕,又有裂纹说明什么呢?中医上有一种说法,叫做胃强脾弱,也就是说,胃阴不足,导致胃火,脾气虚弱导致运化无力。
其实很好理解,如果把脾当做母亲,胃当做儿子,那这种情况下的胃,就像一个叛逆不孝顺的儿子,不停的伤害我们的脾,脾一直被胃火攻击,能力越来越差,越来越管不住胃。
表现在我们平时的症状上,就是很容易饿,但是吃不多,口气重,肚子胀,不消化,大便有时候干,有时候溏稀不成型,整个人很容易精神疲惫,没有力气。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在健脾补气的同时,养胃阴,清胃火,我们可以选择一味茯苓,一味南沙参,来泡水喝。
茯苓可以健脾化湿,南沙参可以养阴益胃,这两味药加在一起,可以健脾补气,养阴清火,让胃火不强,让脾气不弱,脾胃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不仅舌头正常了,我们的饮食,消化功能,也能变得更健康。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所以涉及到用药,最好还是在正规医生的辨证指导下进行,以免用错药物伤害我们的身体,你学会了吗?
02. 四味药,来解决胃强脾弱的问题。
分别是黄连、佩兰、茯苓、炒白术。
首先看黄连。
这里面加入黄连的作用是清胃火,去湿热,黄连性寒,入胃经,能够泻胃中实火,还能去中焦湿热,尤其对于这种中焦胃火赤盛,消谷善饥,烦渴多饮等效果很好,如果是中消,出现的上述表现还可以加上天花粉,地黄等养阴生津的药物,组成崔氏八味丸。
此外,心火亢盛的失眠,体内热盛的臃肿疮毒,黄连都有很好的效果。
这里有一点注意事项,黄连苦寒,不能服太久或者量太大,容易伤脾胃,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要配合一些温胃的药物,如干姜。
其次是佩兰。
佩兰性平,味辛,能入脾和胃经,常用于中焦湿阻症,能够调理中焦湿阻,化湿性平而不温燥,对于脾经湿热导致的口中粘腻,多痰涎,口气大,口臭等有很好的的效果。
佩兰配伍黄连,一清热为主,一祛湿为主,清热祛湿,解决胃中湿热,湿热。
此外,佩兰有很好的解暑化湿作用,夏季中暑可以用佩兰来解暑祛湿。
然后又加入了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能够入脾经,可以健脾,对于脾虚体倦,食少便溏等有很好的效果。
茯苓还有很好的利水渗湿作用,利水平和而不伤气,为利水渗湿要药。茯苓不仅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因此脾弱运迟,水湿内停者,有标本兼顾的效果。与白术同用时,健脾利湿的功效更加彰显。
此外,茯苓还能治疗心悸,失眠等问题。
最后加入了白术。
白术性温,味苦,如脾胃二经,既可以补气健脾,还可以燥湿利水,对于运化失常导致的便溏,脘腹胀满,倦怠乏力效果尤佳,是补气健脾的要药。
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留的痰饮水湿效果俱佳,白术既可以补气健脾,又可以燥湿利水,是治疗痰饮水肿的一味良药。
另外,对于表虚不固的自汗,白术也有很好的效果。
最后总结一下,黄连配合佩兰,黄连清胃热燥湿,佩兰化湿,再搭配茯苓和白术健脾祛湿,这样配合下来,寒温并用,祛湿与健脾并举,清热与燥湿相得益彰,就能很好解决胃强脾弱,能吃不长肉,容易拉肚子的局面了。
2. 食疗法
01. 砂仁苡米淮山粥
砂仁5克,苡米30克,淮山30克,大米100克,煲粥食用,此方可健脾祛湿。
02. 淮山薏米莲子粥
淮山、薏米各30克,莲子肉15克,大枣10枚,小米60克,淘洗干净后与小米共煮成粥,熟后加白糖调匀即成,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纳差,肢体无力。
3. 药疗法
如果得了胃肠型感冒,感觉整身困倦、胃口不好、大便烂、脘腹胀满、舌苔厚腻,可服藿香正气丸或者藿香正气水。
如果平时脾胃虚弱者,出现胃口不好、大便稀溏,感觉困倦,可服参苓白术散调补脾胃。
外洗去湿醒脾法:用生姜100克、陈皮20克、薄荷30克煮水洗澡,可以暖脾胃、去湿、解困,如觉得烦琐,可以用此水泡脚。
“胃强脾弱”说明胃火重脾气弱,因此治疗当以“降胃火补脾气”为主要原则。
4. 艾灸法
推荐几种借助艾灸调理脾胃的方法。
脾俞穴:脾俞穴是脾脏的精气输注于背部的位置,与脾直接相连,艾灸脾俞穴有助于恢复脾的功能。
中脘穴:中脘穴“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艾灸中脘穴可宁神和胃、降低胃火、抑制食欲。
关元穴:关元穴是小肠之募穴,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艾灸关元穴可以促进脾胃运化,促进新陈代谢。
大陵穴:大陵穴属手厥阴心包经,是心包经的原穴、腧穴,五行属土,对应脾胃,艾灸大陵穴可以泻火祛湿。
神阙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肚脐,肚脐是人体非常关键的部位,被称为“养生要穴”。艾灸此穴,具有健运脾阳,和胃理肠,温阳救逆,开窍复苏作用。
内庭穴: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所谓“荥穴身热”,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症,是热证、上火的克星。因此,作为胃经的荥穴,艾灸内庭穴可以清胃泻火。
太白穴:太白穴集脾经的原穴与腧穴于一身,艾灸此穴,具有健脾益气、祛湿止泻、消食化滞等功效。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