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养生,要健康,从医养结合开始。医养结合养生,并不仅仅是养老的模式,也不仅仅是政府指导养老的政策导向,而是贯穿人的一生,是维系健康的刚需。重视健康,从医养结合开始,应自觉成为一种维系健康最重要的思维定势。医养结合的养生存在着不少现实问题,需要逐步完善和解决,但认知的觉醒更迫切。
养生的范围虽然大于医疗,但医学手段却是养生方法中的特殊手段,也是主要手段,专业程度高,起主导作用。医学与养生对生命、对健康的维护而言,都是基础性的,而医学是核心,是枢纽,支撑作用更强。养生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医学的一种延伸,包括了生命周期的全程养护,也包括一切利于养生的医学与非医学手段和方法。医学与养生的侧重点不同,前者重在诊治,后者重在防病和病后康复。而防又重于治,未病先防,病后防变,愈后防复。两者互相交叉重叠,又互相从属,生病时需要养生,在防病和病后康复中需要医学的支撑。从健康的全程维护而言,离开医学去谈养生,则主次不分;离开养生去谈医学,则顾此失彼。养生是医养结合下的养生,医养无法截然分开,有着密切的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影响,要两者结合。医养可分开,但医养难分。
养生与医学息息相关,真正懂得养生,从中西医结合开始,从懂点医学常识开始。既要懂点中医,也要懂点西医。中西医是两个相互独立并存的医学科学体系。不但要懂一点医学常识,还要懂得两者的不同处和各自的优势所在。 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就是中西医结合、中西医融合甚至一体化。
中西医对的认知各有所长,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两者互相独立又不断结合,互相融合发展。
(1)中医特别强调总体宏观把控,西医则追求微观上的精准介入。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都不能偏废。中医从表及里,由里及表,长于见微知著,容易宏观把控,但精准难能;西医表里兼顾,精于微观,但容易细分成迷。中医和西医,糊里糊涂地生,糊里糊涂地死,都不全面都需要发展。
传统中医从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辨证法出发(跟现代的唯物主义和辨证法相比其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当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从整体观的高度去研究,去宏观上把控,历经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延年益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在很长时间内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一点与中华民族的辉煌史时间上非常吻合),至今对许多问题的诊治,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依然有其顽强的生命力。中医诊治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的理法方药体系,早在二千年前就基本成型,后代虽有不断丰富和创新发展,但其合理内核和框架不变,一直沿用至今,而且不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而可以单独诊治。
现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时代的进步,也暴露出不小的弊端,有着发展带来的两面性。中医近代对急救和手术方面明显落后,导致中医在医学中的地位下降,这正是跟近代中国积弱、中医对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不足和老祖宗的一些陈腐理念有关。现代中医则植入了西医的部分理念,历经近几十年发展,补上了急救和外科手术(由内科发展而来)的短板,且在疫情期间中医药发挥了主导作用,展示其顽强的生命力,从而一举扭转了近一百年的从属地位,并最终确立了中西医并重并用的临床地位。这个过程从政治上理解,相当于马列主义的中国化,在医学上则是西医的中国化,前者产生了中国物色的社会主义,后者将产生以中医为主要内核的现代新医学。
以传统中医为核心的现代中医的核心理念,即理法方药并没有大的变化,与现代科学技术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就为自学传统中医提供了客观条件。但必需指出,学习现代中医真的也是很难,现代中医已经融合了不少现代科学技术。学习效果的差别只在于实践的多寡和临床的悟性。
总体而言,诊治需要宏观与微观结合,大体上先有宏观上的总体把握,才有微观上的精准介入。而且相对而言,宏观上总体把控较易,而微观上的精准把握很难。在刚过去的疫情期间,曾一直努力去精准,想找出病因和研制出疫苗,结果并不尽人意,还是回到中医宏观上的“正进邪退”的老路子才解决根本问题。
这是一种执简就繁的方法,体现了大道至简的本质。当然,面对复杂的病情变化,抽丝剥茧也是另一种思维方法。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个性要结合,有时侧重共性去解决问题,有时侧重个性去解决问题。抽丝剥茧可以找出问题的个性,比如疫情期间具体的病毒的确认,从这出发可以找到针对性强的疫苗或特效药物,但摊子越来越大,最后可能成迷,以至于束手无策。化繁就简也是一种寻找共性的方法,中医将这种未知病毒归类于疫毒,通过辨证求因,从而找出其可能的个性,就是跟历史上的疫毒区别开来,但归于证而不是具体的病,并借鉴古法,立法用药,反而解决了问题。在这次疫情面前,这显示出中医在诊治未知的临床实践和思维层面上既是优势也是不足的两面性。
(2)从整体认知上,中医认为宇宙间天地人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人体内部也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人的生理与病理都在这个系统内息息相关。人生活在天地间,由于天地人合一,天体、地理、人体作为三个整体之间是既互相独立又密切相联、互相影响。所以人和生理活动、发病变化除了跟自身整体相关,也与天地相应。西医也有相应认识,但重视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