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需“七防”

来源: 药材库
发布时间:2023-12-27 23:11:01

现在已经入秋了。从初秋到深秋,气候多变,尤其是老弱病残人群。如果他们不小心,他们可能会复发或得新的疾病。因此,秋季保健要做到“七防”。

“白露不露”防秋寒。白露过后,天气越来越冷,早晚更添寒意。有时候再露光膀子,容易感冒,轻的感冒,重的得肺炎。秋气主燥,易伤肺。如果因为受凉导致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外邪,就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和肺炎。如果风邪侵入经络肌肉,阻滞经络,就可能发生四肢关节疼痛。

民间谚语“秋瓜伤胃”是指立秋后生吃大量瓜果容易引发肠胃疾病。夏天大量吃瓜果不会引起脾胃的疾病,但却降低了胃肠道的抗病能力。立秋后多吃生瓜果,当然有助于湿邪,损伤脾阳。

脾虚杨灿不能运化水湿,腹泻、痢疾、便溏等胃肠疾病就会随之而来。因此,立秋后,我们应谨慎食用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

按照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经进入秋季进补季节。但进补不可乱补,注意不可无病进补,不可不顾实际乱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补虚,非虚者不宜用补药。

虚症可分为阴虚、阳虚、气虚、气血两虚。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补身体,否则会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切忌吃药。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应以滋阴润燥为主。

具体食物有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莲藕、核桃、薏米、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食物与其他有益的食物或中药结合使用效果更好。

秋季运动有“三防”,不仅可以调理肺气,增强肺器官功能,还有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抗力。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为了获得良好的健身效果,

一定要注意“三防”。预防感冒的措施。秋季清晨气温较低,应根据室外气温变化增减衣物。运动的时候要等身体热了再脱太多衣服。运动后不要穿汗湿的衣服,待在寒风中,以免感冒。第二,预防运动损伤。

因为人体的肌肉和韧带在低温环境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的伸展性明显降低,关节的生理活动减少,神经系统调节运动器官的能力降低,所以容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的运动损伤。因此,

每次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三防运动过度。秋季人体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也要符合这个原则,运动量不能太大,防止出汗过多,损失阳气,而要选择轻松温和,运动量小的项目

“秋冻”有利于防止天气过度,加强防寒锻炼,可以锻炼身体的防御功能,从而刺激身体逐渐适应寒冷环境,有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对秋冻的理解不应该仅限于不冷的时候穿衣,还应该广义理解。

如运动和耐寒锻炼,以增强身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无论什么样的活动,都不要大汗淋漓。在身体微热但尚未出汗时停止,以保证阴精内敛,阳气不尽。整个秋天都要保持冷水浴,不要中断。

秋季拒绝增重,防止肥胖。夏季天气炎热,能量消耗大,人普遍食欲不振,容易导致体内热量供应不足。秋季天气转凉,人的味觉增强,食欲大增,饮食会不知不觉过量,热量摄入大大增加。加上宜人的气候,

人们睡眠充足,出汗少。另外,为了迎接寒冷的到来,身体会主动储存脂肪来御寒。所以,身体摄入的热量往往比排出的多。一不小心就会长胖,对于本来就肥胖的人来说威胁更大。所以,

肥胖者秋季更要注意减肥。

预防心梗在深秋、初冬和深秋,心梗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秋冬之交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往往比夏季高20毫米汞柱,容易引起冠状循环障碍。这个时候要注意多吃富含蛋白质、镁、钙的食物。

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你也要防止暴饮暴食,晚餐以八成饱为宜。早上喝一杯白开水稀释血液。白天多喝淡茶,对心脏有保护作用。文/朱本豪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