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当代教育的文化冲突

来源: 药材库
发布时间:2023-12-28 00:28:22

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330006)

当代中医教育自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中医领域对其效果的评价可谓褒贬不一。肯定者可以列举一些数据:比如培养了多少本科生、硕士、博士,成长了多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博士生导师、院士等等。

结果是惊人的。否定者更是悲观感叹:“四十年苦练中医掘墓人”!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强烈的意见对立?对当代中医教育改革提出了哪些问题?作者试图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第一,“江山代出人才出”

20世纪50-70年代,中医队伍中也有自己的佼佼者,如蒲福洲、岳美忠、秦伯未等。用今天的称谓,叫“学术带头人”。他们成为中医临床和学术研究的典范,成千上万的新一代中医在他们的培育下成长起来。

其中最优秀的应该是王永炎院士。应该说是“人才出国门。”但对比两代师生的知识结构和学术取向,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就其对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而言,学生显然远远优于教师。

但就中医临床和传统学术造诣而言,是学生让你眼前一亮,还是稍逊一筹,还是师生各奔东西?如果把目光延伸到王院士的学生身上,可以看到他们的学术轨迹与他们的祖辈如蒲、岳、秦等渐行渐远。

试想,他们中的佼佼者将成长为“学术带头人”.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