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戏剧《百合花开》如何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传播

来源: 久久
发布时间:2023-12-28 02:06:36

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

伴随着秦腔《百合花开》的落幕曲,这场由国家艾滋病办公室和卫生部主办、甘肃省卫生厅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23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文艺演出于11月30日晚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落下帷幕。来自首都的6000多名观众与甘肃省的文艺和卫生工作者一起,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百合花开》讲述了女主人公百合在新婚之日得知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经历了痛苦考验后,在家庭、邻里、社会的关爱下,通过寄情养花事业,感悟生命珍贵、体现人生价值,使“幼苗茁壮快快长,开出五彩艳丽花”的故事。该剧剧本立意新颖,演员表演到位,音乐铿锵跌宕,舞台神奇多变,给人以耳目一新的享受,被誉为“让美学走进秦腔,让秦腔贴近时尚的典范”之作。

如今,艾滋病正在走出医学家的视野,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保护普通人群、防控高危人群、救助患病人群”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在中西医共举的战斗中,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效果日趋受到肯定和重视,它阶段性地提高和稳定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症状体征、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正被大量的临床实践所验证,并且成为我国独有的自主知识产权。解读《百合花开》,联想中医药,还会发现该剧留给中医人的广阔创造空间。

《百合花开》中表达出的社会“恐艾症”,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见了艾滋病人“掉头便走忙躲藏”、“就像防贼防瘟疫”的现象,来自生活的感受和总结。如何让国人正确认识艾滋病、善待艾滋病人,仍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医学教育和科普宣传的迫切任务。对艾滋病的治疗上,中医具有无以伦比的优势。在近期没有方法能使该病彻底治愈的情况下,中医“带毒生存”的原则不能不说是一种积极有效、能够被患者和社会普遍接受的方法。对艾滋病患者给予充分的尊重关怀、实施科学的心理疗法、进行多方位的思想开导是非常重要和要紧的,而这一点正是中医学“以人为本”的道德观和治疗观的核心理念。

《百合花开》始终以花托戏,以情动人,其实,花对人除了思想情绪的上的影响外,对健康也有直接的作用。中药中花木类相关植物的数量约占2/3,绝大部分花都是防治疾病的良药。而且花卉的香味中大都含有植物杀菌素,能对多种致病微生物起到抑制或杀灭作用。“方石斛栽香百合,小盆山养水黄杨。”(宋·陆游《龟堂杂兴》)种花与种药、养花与养病自古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剧中若就此做点文章,可更加突出人物。正如剧中的百合痴情于花、献身于花,也感悟于花、受益于花:汗水洒,点点滴滴注花魂;云锄落,针针线线描花容。吮花精,阵阵暖流通丹田;傍花气,肌柔筋展一身轻;得花神,周身沸腾心明亮;用花药,阴霾消散露彩虹……

从《皇甫谧》到《百合花开》,几年中,甘肃省卫生厅联手文化工作者接二连三地推出了一大批像《医祖岐伯》、《黎秀芳》、《王万青》等以医学背景为主题的历史和现代戏曲,动作之巨、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中国戏曲和医学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它对传播中医药文化、拓宽宣传教育方式、普及健康知识和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积极的,可谓中医药文化传播和普及中的亮点工程。有关部门的一项专题调研表明,民众对健康文化和知识的摄取渠道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立体、直观、形象、轻松、寓教于乐的形式是最受欢迎的,戏曲是最受老百姓欢迎的形式之一。这种以戏曲为推手,用较少的经费投入,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甘肃现象”,表现出的不仅是中医药管理模式的创新,而且有使有限资源合理利用、产生综合社会效益的功能,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文化和医药事业双赢,不失为一种可供借鉴的经验。

戏曲的作用,除感染和启迪的社会学意义外,还能直接带给人心情放松、耳目愉悦、疲劳缓解、体力恢复的益处,其中大多是与医疗、健康有直接联系的。有些戏曲,看了后使人心情平静,起到安神镇静的作用;有些则使人兴奋不已,起到提神助兴的作用;有些使人怒发冲冠,起到激励鼓舞的作用;有些使人茅塞顿开,起到舒心解郁的作用。难怪有人把戏曲比喻为“可口的精神刺激药”,把剧场比喻为“没有疼痛的医院”。明代著名戏曲大师汤显祖说它,能使“瞽者欲观,聋者欲听,哑者欲叹,跛者欲起”(《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甚至能钩魂摄魄,令人绝倒。《百合花开》有戏之常功,流珠洒玉,扣人心弦;又与一般的戏曲有异,让人有一种难以尽言的厚重之感,久久不散,时时萦绕在心头。

“月映九微火,风吹百合香。”(南北朝·何逊《七夕诗》)这句诗意味着七夕这个传统节日即将到来,比喻人们心中的思念之情。而秦剧《百合花开》则以关注艾滋病为主题,将社会普遍关注的疾病融入戏曲表演之中,展现出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这部戏通过小舞台的演出,映射出社会的大舞台,将进步与前瞻性融入其中。只要该剧继续上演,观众们相信定会感受到其中所传递的人间真情、人间大爱,以及百合花开、百花齐放、花好月圆的美好景象。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