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中科院院士:不提倡健康人群做癌症筛查很可能害了自己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中科院院士:不提倡健康人群做癌症筛查很可能害了自己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癌症要想早期发现,必须及时筛查。在闻到癌症的那一刻,这似乎成了救命的座右铭。
但在2016年的“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上,中科院院士韩启德提出了一个另类的观点:不鼓励健康人做癌症筛查。
有些癌症被筛查出来了,死亡率并没有下降。
这个理论是怎么来的?韩启德院士在当年的演讲中引用了多国的研究数据:
2016年1月《英国医学期刊》发表论文指出,癌症筛查可能会降低某一特定癌症的死亡率,但实际上并不能降低癌症患者的整体死亡率。
这个理论在美国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美国一项大样本(针对45万人)研究发现,每年做X线胸片和不做筛查的两组,肺癌死亡率几乎没有差别。更有甚者,一年做两次以上高频x光的那组,
肺癌的死亡率更高。
研究数据可以解释一些现象,但实际上肿瘤筛查真的会造成损伤吗?
是的,确实有些肿瘤筛查会有不好的效果。
癌症筛查太多,反而害了自己!
我国《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专家共识及操作指南:2018版》指南:直径1.0cm及以上且无高危因素的甲状腺结节不建议常规活检,建议定期检查。
其实前列腺和乳腺发现的一些病变也是同样的原理。
因为有些癌症对患者本身并无生命危险,有些甚至可以观察终身。
但如果在癌症筛查中发现,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可能会让患者承受很大的治疗压力,包括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
然后有的朋友会觉得看到这个就不做癌症筛查了,免得自己吓自己。那个医生想警告大家,不是这样的!
癌症筛查要做,要做!
对于特定的癌症高危人群,癌症早期筛查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哪些癌症和哪些人需要早期筛查呢?我该怎么办?
1.食管癌
高危人群:经常吃腌制食品、发霉食品、热硬食品、吃得比较快的人群;高发区或有家族史的人群。
筛查建议:首先做普通内镜等检查。如果没有发现可疑病变,可以进行定期筛查;一旦结果异常,应及时做进一步活检。
2.胃癌
高危人群:经常吃腌制、熏制、过咸食物的人群;疾病高发地区有家族史的人群。
筛查建议:直接做胃镜检查,如果发现病变或异常,可以直接取活检做病理检查。
3.肝癌
高危人群:酗酒者;乙肝、丙肝患者5年以上;肝硬化、重度脂肪肝患者;疾病高发地区有家族史的人群。
筛查建议:建议每半年做一次肝脏b超检查,增加甲胎蛋白的检测。如果发现异常,应进一步做CT或MR。
4.肺癌
高危人群:长期重度吸烟者;长期接触二手烟或油烟的人群;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的高危人群;慢性肺病或慢性咳嗽患者;有家族史的人。
筛查建议:建议您使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肺癌,配合几种生物标志物,检出率可达90%以上。
5.乳腺癌
高危人群:高脂饮食、饮酒人群;雌激素滥用者;月经初潮过早或过晚的女性;大面积乳腺增生或纤维瘤的高危人群。
筛查建议:首先建议通过乳腺钼靶来判断。与乳腺CT相比,核磁检查的效果明显更好。
6.结直肠癌
高危人群:高脂低纤维饮食人群;长期便秘的人;患有肠癌、腺瘤或息肉的患者;家族性息肉病和肠癌史。
筛查建议: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大便免疫化学检查或大便隐血检查,每五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总的来说,癌症筛查利大于弊。经过定期体检,健康人群不必对癌症过度焦虑和恐慌,而高危人群或已发现早期病变者也要有危机感,做好定期随访。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