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下,任何东西的价格都是取决于市场需求的,尤其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中药材,更是显示了大家常用的、家家户户都熟知的“希望是最贵的东西”这句话的分量,而业内“药材多是草,少是宝”更是凸显。
比如中药材白芷,从2006年的6元/斤,逐渐涨到2007年8月的15元/斤。一些爱分析市场,头脑灵活的药农,
据分析,有白芷产量高(500斤/亩)、周期短(8个月)、工艺简单、种植面积广、当年种植面积大、货源多等因素。市场价格可能会下跌。所以在2007年全国大量生产白芷之前,会提前几天采收销售。
把钱稳稳地装进口袋,把握住了市场,获得了较好的效益。
同样是2007年8月,笔者应邀到四川、湖北、江西、浙江等地考察中药材种植时,无意中发现主产区有扩大白芷种植的趋势,当地种子价格暴涨近10倍,部分地区出现断货;从南方回家后,
当地及周边安国、亳州等想要白芷种子的人和电话络绎不绝;所以笔者觉得势头不好,把其他的事情抛在脑后,对白芷的市场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调查,总结出“2008年白芷可能会烂”。为了避免“廉价药伤农”的悲剧重演,
作者在我院网站《中药材种植技术网》、《中国中医药报》、《山东科技报》、《中国药材市场》等发表文章《提醒药农—今年种植白芷要慎重》。及时,希望尽我所能减少药农的损失。
再比如中药材白术。2006-2007年,种植白术的药农在一般管理下亩产300斤货,市场价格稳定在40元/斤左右。除去投资,每亩年收入近万元;去年,秀山县龙潭镇的张伟,
通过我院的技术帮扶,在承包的丘陵坡地上种植了60亩白术,纯收入60多万元。一年暴富是事实,一夜暴富是梦想。在分析市场的时候,要保持冷静客观的心态,尽量避免“跟风种植”,看到别人种某个品种就发财。
自己种,很有可能收获时价格最低,自己就成了这个品种的“替罪羊”。
此外,还要注意实际涨价的“数值”。不要以为中药材就应该随着农资增加、人工贵、农副产品涨价而自然上涨,这不符合中药材作为特殊商品的实际价格。
如果某种产品供不应求,即使生产成本降低,社会消费也无法减少。再加上人为的“炒作”和药商的“囤积”,价格飞涨,上涨空间不可控。业内药商全力采购,外行不得不介入,一时成为中药材市场的“香饽饽”。
相反,如果那个品种丰富,即使人工消耗大,生产成本高,但社会消费基本稳定,药企和中药店也不会因为不该用的产品更贵而更换必须用的中药材品种;业内毒贩见无利可图,即使混在脚下,
也会被忽视,于是价格迅速下降,成为中药材市场上一段时间无人问津的“臭狗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