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附子成功救治市长之子

来源: 医者仁心
发布时间:2023-12-28 02:28:30

张存悌 李明哲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

1943年秋天,昆明市长的17岁独生子患了“肠伤寒”。病人起初因为饮食后受寒而发病,出现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症状,后来被送到昆明市某医院治疗。住院已经十九天了,医生们已经施予了针药,但是病情却越来越严重。于是,医生们请了多位医生会诊,一致认为病人患有“肠伤寒”,并且有可能会出现肠出血或肠穿孔的情况。医生们决定采用输血的方法来挽救病人的生命。 然而,输血并没有改善病人的病情,病情反而越来越严重。于是,在10月25日,病人又请了名医吴佩衡前来诊视。吴佩衡医生很有名,人们称赞他“吴附子”。

吴氏到达医院,已是晚间九时,询知患者腹中鼓胀,小腹疼痛,不时呻吟,小便短赤,大便七八日不通,饮食不进,日夜眼不交睫。舌苔白滑而厚腻,不渴饮,脉搏弦紧,重按则无力而空。吴氏认为病势十分危重,系伤寒坏病,病邪深入,阳气内虚,阴寒太盛,腹内阴霾四布。二便不通乃系阴寒凝结,真阳大虚,无力运行,非热结之证可比也。一线生阳有将脱之势,病势垂危,颇为费治。惟有扶阳抑阴温化之法,使在上之寒水邪阴,由口中吐出,中下之寒水邪阴,由二便排泄使除,阳回阴退,方可转危为安。治以仲景通脉四逆汤加吴萸、肉桂治之。附子出手就是160克,另有白附片160克,干姜30克,上肉桂16克(研末,泡水兑入),茯苓26克,吴萸6克,甘草6克。

开方后告知市长,倘若服药后发生呕吐涎痰或大便泻下,切勿惊疑,是为病除之兆,一线生机,可望挽回。

10月26日再诊:服上方后,旋即呕吐涎水碗许,系病除之兆。脉搏弦紧已退而转和缓,大便溏泻一次,小便三次,惟小腹尚痛,时作时缓。吴氏告诉市长,此因病程日久,阳神太亏,里寒太重,虽已见效,然病重药轻,力不胜病,犹兵不胜敌,犹幸气不喘,痰不鸣,手足温暖,脉和缓较有神,继以前方大剂,附子加至260克,干姜60克,吴萸20克,肉桂16克(研末,泡水兑入),公丁香6克,茯苓30克,西砂仁6克。服药后又呕吐涎水约两碗,大便泻利数次,均属“冰霜化行”,病毒邪阴由上下窍道溃退之兆。

此后吴佩衡每日诊视,前后共十一诊,始终以通脉四逆汤为主,附子渐增到300克,病人病情逐渐向好,至11月4日十一诊,病已痊愈,精神饮食均佳,形神尚弱,拟四逆汤加味一剂,继以黄芪建中汤、归脾养心汤等善后调理十余日,精神渐复,出院回家休养。此后体质恢复如常。

1988年,吴佩衡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大会举办之时,其市长之子依然健在,已经年过八旬。他亲笔题诗并手书条幅,赠予大会,记录了当年治病的过程,这份资料堪称医史文物中的珍贵之物。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