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晓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被称为“乳岩”。没有生育史或未哺乳的妇女、月经过早来潮或绝经后期的女性以及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这种肿瘤的特点是乳房部位出现无痛、无热、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推之不移,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或有乳头溢血,晚期还会溃烂。患有此病的人通常体质虚弱,而情志内伤和忧思郁怒则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病因病机
乳腺癌属虚实挟杂之顽疾,整体属虚,局部属实,而乳癌术后亦然。乳腺癌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包括内因和外因两方面,二者合而为病。
一方面正气虚衰,即气、血、阴、阳俱虚,外邪乘虚入内,结聚于乳络,阻塞经络,出现因虚致实、因实而虚、虚实夹杂的复杂病理过程,以致气滞、痰凝、血瘀、邪毒内蕴,结聚于乳络而发病。
另一方面,乳腺癌术后患者机体以气血亏损、热毒伤津为主。术后局部结聚之邪消除,但手术中因创伤而失血,气随血泄,正气受挫。而放化疗对残余癌细胞杀伤的同时,正气亦受损严重,同时放化疗损害脏腑,造成热毒过盛、津液受损、气血不和、肝脾失调、气血损伤、肝肾阴虚,表现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机体衰弱等。就整体而言,乳腺癌的发生、复发、转移同机体正气不足,对外来邪毒抵御能力下降有着极大关系。
临床表现
无痛性乳房肿块是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的第一症状,约占95﹪~98﹪。肿块好发部位为乳房的外上方,其次为内上方。大多为单发,肿块早期和中期能活动,晚期则固定不移。肿块的大小不一,大多数肿块质地都较硬,触摸上去边界不清楚,当发生周围浸润时可以与表皮粘连,皮肤出现凹陷、牵拉、“橘皮样”改变。
也有一部分恶性肿瘤可以出现疼痛,多以牵拉痛、钝痛、放射状痛为主。乳头的内陷、牵拉、偏移也是典型的表现,肿块往往在被牵拉的方向处,触诊时可以发现。
乳头导管单乳管溢是导管内病变,但尤其要注意乳腺癌,有上述表现再加上或有腋下淋巴结肿大,是乳腺癌较典型的临床表现。随着癌肿的浸润发展,出现疼痛,乳房皮肤及外形改变,肿块固定不移,乳头溢液,全身消瘦,腋下淋巴结及锁骨上淋巴结均可发生转移。晚期出现血行转移及转移器官损坏的症状。
治疗宜扶正祛邪,重在扶正
对于乳腺癌的治疗,现今主张早期手术,临床就诊者大多已作乳癌根治手术,古人描述的“山岩崩破如熟石榴,内溃深洞如岩穴,凸者如泛莲”的乳癌晚期症状,临床已鲜见,因此,乳癌辨证施治的重心应转移到术后、放疗化疗时或放化疗之后。
扶正,是扶助机体的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原则。祛邪,是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和损害机体的一种治疗原则。乳腺癌术后的治疗,目的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止复发与转移,“扶正祛邪”不是各占50%,应重在“扶正”。“扶正”法应以“益气健脾”贯穿始终,诸多乳癌术后患者诉肢软、乏力、纳少、泛恶症状,均是脾气受损的表现。扶正法选用补益气血、益气健脾、滋养肝肾等的补益药增强体质,调节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癌能力,防止复发转移。
据文献资料报道,100例复发转移的患者中,有70%是在术后2年内发生的。据分析,在此期间患者经历大手术创伤,又经放化疗损害,加上内分泌治疗对机体内分泌代谢等内环境的干扰,中青年患者的精神压力,中老年患者的家务重担,又不注意调摄,正气受挫,蛰伏之邪毒容易蕴发走窜。因此,“扶正祛邪”的治疗应重在“扶正”,使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达到平衡与协调,使正气恢复,达到正胜邪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转移率,提高生存率。
乳癌患者经手术与放化疗后,大部分癌毒已被清除或剿灭,而其残留的癌灶、毒素仍可蛰伏于血液、脏腑、骨骼或局部皮肉之中,放化疗之毒及体内病理代谢产物如湿、热、痰浊等均应清除,故“祛邪”法应列入“治本”之范围。针对患者术后、放化疗时或后所产生的诸种病理证候,辨证选用清热化湿、祛瘀化痰、解毒消肿、软坚散结诸法,以及虫类峻猛之品,清除毒素、抑杀癌细胞,防止死灰复燃。然而祛邪解毒法的应用,要遵循“攻毒太过必伤正”、“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否则又伤正气。
扶正与祛邪的应用,尚需依据患者体质强弱、病程长短、肿瘤状况、手术状况、放化疗方案等具体情况,来调整扶正与祛邪的轻重。通常术后放化疗期间,正虚甚而邪滞轻,“扶正”与“祛邪”可9:1;放化疗结束,内分泌治疗期间,扶正与祛邪可8:2;术后2年正气日渐恢复而虚邪有所长,可调整为7:3等等。临证千变万化,还得按实际情况,辨证设定。
术后患者出现了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头晕虚眩,属气血两虚证,常选用当归补血汤加鸡血藤、黄精、紫河车,或归脾汤加黄芪以益气养血。化疗后脾胃不和证,常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加柿蒂以健脾行气和胃。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辨证为气阴两虚证,常选用大补阴丸合四君子汤以益气养阴。在以上辨证施治基础上,还需结合辨病施治,如手术后皮瓣坏死,应在辨证施治基础上加益气活血、化瘀解毒之品;术后上肢水肿,应加用活血通络、化瘀消肿之品;化疗后恶心呕吐,加用益气和胃、芳香醒脾之品;放疗后舌红光剥,咳嗽频频,加用益气养阴、清肺救燥之品;化疗骨髓抑制,血白细胞减少,加用健脾补肾和血肉有情之品;乳癌术后肝转移,加用养肝柔肝、破瘀消癥之品;肺转移加用清肺化浊、逐痰散结之品;骨转移加用益肾壮骨、祛瘀解毒之品;脑转移加用平肝醒脑、搜风解毒之品;有咽炎、口疮、脓肿的加用养阴清火之品;有颈腰椎病的加用滋补肝肾之品等等。
以上治法在临床上常可相互交叉,灵活变通。我们并不拘泥于以上辨证分型,中医认为在不同的阶段可以有相应的辨证分型,出现几种辨证分型兼夹也是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