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解读有关中医理论

来源: 久久
发布时间:2023-12-27 22:41:53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对一些中医理论理解不全面、不深入,表述不够准确,因此作者提出要正确解读相关中医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中医是治未病的。

为了强调中医的预防思想,也就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治未病”的思想,笔者认为《素问四时调神大论》很容易断章取义这句话,以为中医总能“防患于未然”。

中医不治疗“已病”而专治“未病”。显然不是这样的。中医不仅重视“未病”的治疗,也重视“已病”的治疗。《黄帝内经》说“圣人不治病而不治病”,意思是治病的最高境界是“治病于其前”。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也讲究辨病论治。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也有不辨病论治的情况。如《伤寒论》所述,“呕干涎沫,吴茱萸汤治”,“脉沉,急温,四逆汤治”,“晕厥,吴梅丸治”

或者恶心呕吐患者用生姜半夏止吐,便秘患者用大黄缓解排便,都是对症治疗。再比如用某方治疗某病,针灸中用阿是穴治疗某处疼痛等。这也属于不辨证治疗。因此,

要知道中医也有对症治疗、以方治法等案例,实事求是地推广中医理论。

中医治病的原则是补虚。

中医的治疗原则总是强调“虚则补”,好像只有正气不足才能用补。那么在正气不虚的情况下有没有用补药的情况呢?其实是有的。

如《伤寒论》中的半夏泻心汤证、旋转唐哲证、黄连汤证、柴胡桂枝汤证,都不是虚证,但都是用了人参、大枣、草的补方组合。用补药的目的不是补虚,而是祛邪。意大利与双方都处于战争状态,

我们的兵力并不弱,但如果再增加援军,我们就更有把握击败对方,取得胜利。所以要知道,即使正气不虚也可以用补药,要避免“补虚”、“实泻”等惯性思维。

中医诊断的原则是由外因推断内因。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有内因,必有外因”。因此,在诊断疾病和辨证时,一直采用“由外因推断内因”和“由外因认识内因”的方法。其实中医也有诊断疾病的方法,因为讨论的比较少。

不太出名。《灵枢外揣》片云:“故远者由外而推,近者由内而推。”所谓“从科内推断”,是指根据已知的体内病变,推断出病人体外应该出现的症状和体征。例如,如果我们知道某人有肝病,

肝位于胁肋,其脉弦,肝病常累及脾胃等。因此,我们推测他可能有胁肋胀痛、口苦、脉弦和部分腹部不适,要特别注意这些方面,通过内病与外表现的互证,更好地认识和治疗疾病。

(赵桂芝山东中医学院)

用户评论

眷恋

一直觉得中医很有意思,它对人的身体调理真的很有帮助!文章说的没错,要认真理解中医理论,不能只是表面看懂,这样才能真正受益。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逾期不候

同意作者观点,中医确实需要好好了解,不能一味地否定或者敷衍。有些中药材的特性确实很复杂,只有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掌握它们的应用方法。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凝残月

说的太对啦!最近我身边好多人都有偏见看中医,其实很多概念用现代科学解释很难直接对上号,但这不代表中医没有价值。 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我们应该做到相互理解和尊重。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里缺他

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我觉得非常重要,一定要积极学习中医理论知识。只有了解传统医学的原理,才能更好地融合中西医,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颓废i

文章说得很有道理,中医历史悠久,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智慧。我们应该尊重中医理论,并尝试从科学的角度去研究和探究其背后的机理,相信最终能找到更多有效的方法来治疗疾病。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旧事酒浓

我一直对中医很感兴趣,但觉得有些内容确实比较晦涩难懂。文章的解读很有帮助,让我对一些经典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瓶年的冰泉

我觉得很多解释都过于简化了中医理论的复杂性,中医讲究整体观和阴阳平衡,单从表面现象做判断是不严谨的。我们应该多了解不同中医家的理论,并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和应用。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怅惘。

我读过很多中医书籍,发现作者提供的解读中有一些观点与其他著作相冲突。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多不同的研究结果和权威的意见,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医理论的真实面目。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断桥残雪

我觉得文章缺乏对现代医学的参考,中医和西医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需要更多的学术交流和探讨才能更好地促进彼此发展。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话少情在

中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真正理解它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 effort. 文章里提到的观点只是一些入门级的解释,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真谛。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箜篌引

我一直相信中医的疗效,但我并不认为它是万能的。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中医理论,不要盲目跟风或者过度依赖它。只有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在医疗领域的潜力。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城烟柳

个人觉得文章阐述不够清晰,有些地方逻辑有点混乱,需要更详细的论证和案例分析才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中医理论。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桃洛憬

这篇文章让我重新思考了对中医的态度,确实应该更加客观地看待它。中医理论虽然充满神秘感,但我们不应该将其视为迷信或不可考证的理论,而是要把它作为一种文化宝藏去研究和探索。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百合的盛世恋

我觉得文章观点过于单一化,忽视了中医内部的不同流派和演变历程。中医是一个系统完整的学科体系,需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它的内涵和价值。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限量版女汉子

对于一些疑难杂症而言,中医或许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这篇文章提醒我们不要随意否定传统文化和疗法,需要用心去理解和探索。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迷路的男人

我赞同文章观点,在解读任何理论时都需要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 避免简单概括或者片面评论, 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学习。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