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不仅在历史上为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存繁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科技发达的21世纪,科技浪潮瞬息万变。历史悠久的中医也在接受考验。中医药不仅在历史上为中国各族人民的生存和繁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且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对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药——中华民族的瑰宝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中,一直在探索、实践、完善的医学。具有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文字记载和独特的疗效,具有鲜明的医学特色。
中医,源于历史。
古代有伏羲九针,神农尝百草之说。这里的伏羲和神农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广大劳动者的化身,是他们在那个历史阶段发明创造中医的伟大标志。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总称,
具有7000年历史,是在充分吸收我国汉族、藏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傣族、回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理论,系统总结疾病防治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东方医学体系。
也是世界传统医学理论最系统、内涵最丰富、应用最广泛、保存最完整的杰出代表。
中国历来以丰富的古籍文献著称于世,其中中医科学文化典籍占有一定份额。它们能存活千年并流传至今,足以说明它们在人们实践中的实用价值。
中国的医学经典可谓浩如烟海,博大精深。鸦片战争前,关于中医的著作数不胜数。以下是要点的简要总结。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是《黄帝内经》年。
以黄帝的作品命名。全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18卷162篇。《黄帝内经》的突出成就是根据长期大量的医学实践,
总结出了较为系统完整的医学理论和治疗原则,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理论体系。比如书中提出了阴阳五行学说,并应用于医学。
阐述了人体结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一般认为阴阳五行学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难免有失偏颇。
《黄帝内经》的另一个成果是,它完整地总结了脏腑经络理论,揭示了人体生命现象与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关系,这也是我们民族非常独创的。
该学说详细阐述了全身的十二经脉、八奇经、经络、穴位及其各自的分布和循环,记载了针刺疗法、针刺方法、针刺禁忌等具体内容。更值得介绍的是,《黄帝内经》明确倡导积极预防疾病的理念。
提出“治未病”的思想,警示人们防患于未然;今天,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口号,主张把60%的医疗费用用于预防疾病,但这比我们的祖先晚了2500年。
自《黄帝内经》发表以来,它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不仅来自国内医学界,也来自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医学家、历史学家和科学家。国际针灸组织也将《黄帝内经》列为必读参考书。
其部分内容已被翻译成日、英、法、俄、德等多种语言,是中医药对世界医学发展的独特贡献。
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
除了被称为“世界上最早、最系统、最完整”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之外,我国医学科学文化史上还有许多硕果累累的医学家,他们的理论成果和科研成果具有重要价值。根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齐国太仓太守淳于髡(又名“太仓公”)记述了25篇《诊断书》,这是我国最早的记录病历的文献,也是后世病历的开山之作。在病历中,详细记录了患者的姓名、住址、职业、病理、辩证法、治疗方法等。
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案例,案例还批判了为了长生不老而“炼丹服石”的歪风邪气,具有很高的科学性、知识性和价值性。东汉末年,《神农本草经》被许多医学家收集加工。
记载的药物有365种,其中植物药250多种,动物药60多种,矿物药40多种。简述各种药物的名称、产地、性质、功能、采收期和加工贮藏方法。
简要阐述了君、臣、佐、使、七情调和、四气五味等药理理论。
张仲景(张继),东汉末年的名医,被称为“医圣”。他刻苦钻研古代医学著作,“刻苦求古教,博采众长”,对前人的成果进行科学研究,最后结合当代医家和自己的从医经验写成《伤寒杂病论》。
整理出“以脏腑治杂病”和“以六经治伤寒”两大临床辨证体系,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临床医学辨证治疗理论体系,在我国医学科学文化史上影响较大,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华佗是后汉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医生,他学识渊博。
他医术高超,敢于创新,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内科、外科、儿科、妇科、针灸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造诣,最擅长外科。他发明的中药马飞散可以使病人处于全身麻醉状态,以便用于外科手术。
这不仅在中国医学史上,而且在世界麻醉学和外科学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华佗还提倡积极锻炼身体。1700多年前,他模仿虎、鹿、熊、猿和鸟的动作,创造了一种体操。
叫“五禽戏”,其实就是后世的理疗。此外,晋代医生王叔和认真鉴别和整理前人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撰写了系统的脉学专著《脉经》,阐述了诊断疾病内在变化的科学方法。
为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代的医家皇甫谧根据前人资料整理《针灸甲乙经》,系统总结了针灸理论,对临床有指导作用,在国内外仍有较大影响。隋朝的医生晁方圆,
他和其他医生一起集体编著了《诸病源候论》,这是我国第一部病因学证专著。这本书有50卷,67类病原体,列出了1700多种综合征。书中列举的主要疾病几乎囊括了内外病、妇科、儿科、五官、神经等学科。
对病因学证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还有唐代苏静等人编的《新修本草》称为著名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代陈等人补正,
是中医最早的标准。《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经过30年的努力编撰而成,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人用药的经验,是一部医家们耳熟能详的著作。等等,不胜枚举。
上述众多的历史事例表明,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国古代人民防治疾病的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是优秀古代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历史是为了发展未来。如果你不了解中医的历史,你怎么知道它会走向何方?
中药——原创医疗技术
在我国,中医和西医并存。人们总是习惯于比较两种不同的医疗体系。那么,这两者是什么关系呢?他们的区别是什么?
有人说,中医和西医的区别,一个是医生没病,一个是医生有病。中医可以从根本上去除病根;西医治标快,但容易复发。
原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静在第二届名老中医学术传承高层论坛暨首届中医学术传承特别贡献奖颁奖仪式上致辞。
从中医药发展规律的角度,首次阐述了大家普遍关注的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她强调,中医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即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成本相对低廉、创新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
佘静说,根据对中医发展规律的探讨和研究,中医初步总结为六个特点:以道教为基础自然产生;注重实践积累和推广;依靠经典经验传承;依靠中国文化传播;跨越每一个主要需求;我们必须积极继承和创新。
大家达成的共识是:总的来说,关于中医的特点,中医既有医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又有文化和哲学的性质,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性质,体现了人文和科学的统一,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底蕴和思维。理论上,
中医作为研究人类生命健康和疾病预防的医学,有着独特的生理、病理和疾病预防观,注重从整体联系、功能和运动变化的角度把握生命和疾病演变的规律。实际上,
体现在个性化的辨证论治、均衡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干预手段和自然的用药取向。
自“神农尝百草始药”以来,中医在中国已有七千年的历史。但时至今日,还是出现了一些“废除中医”之类的谴责。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仍处于尴尬地位,地位难以合法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指出,目前社会上主张废除中医的几种论点中,“中医不科学”论认为中医能治病但讲不清楚道理,因此不科学,另外还有“中医疗效不可靠”“评价标准不科学”的论调,这些看法都是值得商榷的。
他说,中医也广泛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大组病例、随机分组、双盲对照、多中心验证,普遍采用GCP、循证医学原则以及科学的、学术界公认的,甚至是WHO颁布的诊断标准、观测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对于“中药有毒”的说法,李连达指出,事实上,中药的不良反应远低于西药。上世纪50年代美国氯霉素曾造成1000多人死亡;上世纪60年代反应停造成1万多婴儿畸形、5000多人死亡。而中药鱼腥草注射液,
2006年1月至6月,用药者1.4亿人次,死亡者20人,发生率七百万分之一。但这一事件却造成109种中药处境艰难。
他指出,目前社会上的确有一些江湖骗子任意吹嘘中医疗效,表现在广告夸大功效,盗用专家名誉宣传,欺骗群众,这些才是真正的“伪科学”,是中医药界的“老鼠屎”,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名声,要坚决打击。
但这并不代表真正的中医药,真正的中医药是科学的。
神农中医药论坛主席任德权表示,中医药作为我国原创医学科技,以辨症论治和“治未病”为基本特色,不仅在几千年的实践中卓有成效,而且形成了“简便验廉”的优势。它保障了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
也为世界科学的多元化做出了贡献。
中医走在国际医疗领域
西医,中医,何存矛盾也?在西医盛行的国度,也在对中医引起了足够的兴趣。
德国医学专家:不要废除中医
德国一位专门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医学专家,日前针对中国有人提出废除中医的言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劝告不要废除中医这个中国独一无二的传统瑰宝。
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自然疗法及结合医学系负责人古斯塔夫德教授说,现代西医虽然在治病救人方面尤其是处理意外事故造成的伤害方面十分成功,
但在治疗和缓解因压力或年龄增长引起的高血压、糖尿病和劳累等慢性病方面仍有局限性。而针对这些疾病最好的疗法就是中西医结合。
古斯塔夫德教授的这番话主要是针对前不久有人倡议废除中医一事所说。他指出,中国人希望从西医中受益可以理解,能吸取其他国家和文化的特点正是现代中国的优势,
但如果因此而忘记中医学的优点和成就将是一个重大错误,因为中医在全球独一无二,且历史久远。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典型的都市病也在不断上升,医生如果想要配合病人的意愿,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不能任择其一,
应该结合不同医药文化的精要施治。
古斯塔夫德教授说,中医在西方社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支持,西方社会迫切需要一个传统医学制度,让病人可以接受因人施治、负作用小的疗法,这对于年老并长期接受治疗的病人尤其重要。
他说:“从我们的临床经验来看,中西医结合正是治疗西方生活模式下形成的疾病的良方。我相信,它在今天的中国尤其是大城市必定能大派用场。”
在德国克虏伯基金会的倡导下,古斯塔夫德教授在德国埃森医院建立了一个采用自然疗法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治疗中心,这是目前德国唯一从事中西医疗法的中心。该中心与中国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建立了长期联系,
并从中国聘请中医大夫与德国医生一起治病,采用的治病手段有针灸、中药、推拿、刮痧、气功和太极拳等。古斯塔夫德教授本人也经常往来于中德之间。
美国:针灸师一枝独秀
虽然中医的地位在美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是针灸却在美国遍地开花。目前,仅纽约州就有2000多人有针灸师资格。针灸师王女士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俄罗斯、东欧等国的移民也进入了这个行业。
她教的一个针灸班上,30多个学员中只有两三个华裔。
随着针灸疗法在美国的推广,其疗效和科学性也日益为美国主流社会所认同和接受。1992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成立了另类医学办公室,1997年11月将针灸的“另类疗法”身份提高到“补充疗法”,
从而正式承认了针灸是一种“有效的、正规的治疗程序”。
目前全美有30多个州都有针灸师资格考试,合格者就可以拿到行业执照。王守东告诉记者,犹太裔对针灸合法化的推动也起了重要作用。美国人刚开始迷上针灸时,一些犹太裔商人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商业潜力的行业。
他们出钱游说,推动了各州相关法规的制定,并且成立了针灸师培训学校和资格审核委员会。在纽约,参加这样的培训,每人约花1000美元,考试费约600多美元,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据估计,
全美每年针灸培训和资格考试的收入高达上千万美元。
针灸的普及也带动了中医教育。目前全美有100多所中医院校,纽约就有大约20多所。这些学校以教针灸为主,也讲授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国内的一些中医院校目前也与美国一些院校展开合作,
联合培养中医专业的硕士、博士。许多华人认为,一些针灸师在掌握了中医的治疗方式之后,往往在针灸之外,还可以用传统的中医方式来诊断开方,配合治疗,颇受华人患者的欢迎。美国人接受针灸经过了25年,
中医涉及许多学科,要美国人接受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与针灸业的发展相比,中药材虽然没有取得比较明确的地位,但也有了一定的发展。随着华人社区的逐步扩大,一些华商开始从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和内地进口药材。如今在各大城市的唐人街,
参茸馆、杂货店里都可以看到与瓜子、花生摆在一起的中草药。纽约有些店里各种药材相当齐全,有的还有坐堂医师开方。
有华商说,中成药只要符合中国的卫生标准、不含有毒成分、不含濒危野生动植物体、不含重金属,即可不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而作为营养品或健康食品进入美国。
但由于中医没有立法,中草药的发展还是受到了限制。由于中草药缺乏质量认证标准,很多伪劣药品玷污了中草药的名声。李永明博士说,由于缺少法规管理,美国市场上销售的中草药有些含有被禁用的成分。
去年就出现过有人把麻黄当做兴奋剂大量服用中毒致死的事件。因此美国有关部门已经重新制定某些中草药的检验标准。
编后语:
有人认为中医是科学,有人认为是技术,还有人认为中医是自然哲学、经验、文化、前科学、潜科学等等,对中医的学术性质至今尚未形成共识。其实,有关中医的本质问题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形而上”的思辩,
这一原则问题的解决对中医发展道路的选择至关重要。
目前,对于中医是否科学,是否应该废弃的言论依然存在我们的周遭。而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大家对中医有误解。
面向21世纪,中医要摆脱20世纪的困境,就必须走出科学主义的阴影和医学一元主义的认识误区,重新转换视域,更新思维,确立医学多元主义的理念,从多元性的视角重新认识和发展中医。(实习编辑: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