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成都中医药大学隆重举行50周年校庆。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静为学校题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专程向学校表示祝贺。
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雪中发来贺信,并为校庆题词。省委副书记、省长张中伟,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张,省委常务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副省长柯尊平,
CPPCC省委副主席李锦出席了仪式。卫生部、教育部和世界卫生组织分别发来贺信。兄弟高校代表、海外联谊会代表、海内外校友代表、全校师生员工代表等一万余人参加了校庆大会。
会上,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范新建回顾了学校50年来的创业历程。他说,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与时俱进,更新教育思想和理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淀了“德、学、思、实”的校训精神。
形成了“实事求是、团结奋进、勤奋进取”的优良校风,确立了“秉承传统、崇尚创新、突出特色、强化优势、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发展成为一个理、工、管、文、农、教等学科交叉、协调发展的中医药学科。
以本科教育为主体、高等教育层次体系完整的高等院校培养了近4万名人才,为弘扬中医药文化、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代表表示,50年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我校几代师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发掘祖国医学瑰宝,既坚持传统,又敢于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
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中医药服务社会方面成绩斐然。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中心,最大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和对外交流中心,处于中西部中医药科研发展的前沿。
成都中医药大学50年的改革发展,为弘扬中医药文化、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希望学校以50周年校庆为契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抓住“十一五”发展中医药和“省局共建”的重大机遇,为中医药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陶武先肯定了学校5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衷心希望成都中医药大学以建校50周年为起点,抓住机遇,创新发展,扎实推进学校改革建设。首先,要进一步更新办学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遵循高等教育和中医药科研的发展规律,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办好教育,以更加创新的理念培养人才,以更加丰硕的成果服务社会。第二,要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
努力培养更多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独立人格和责任感的中医药专业人才。三是要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立足“中药之乡”和“中药图书馆”的有利条件。
大力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推进中药现代化和壮大四川省中药产业服务。四是要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挖掘其内涵,提升其文化品位,打造其文化品牌。
推动中医药在四川的发展。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努力建设一所优势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的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郑守曾代表国内高校致辞;德国传统针灸中医协会副主席兼年会主席Gerd Ohmstede代表海外嘉宾祝贺;澳门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院长王代表校友发言;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四川省首届“十大名老中医”廖品正教授代表成都中医药大学教职工发言。
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名成都中医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在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下,新中国最早成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
1985年被确定为四川省重点高等学校,1995年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试点研究生院获批。2006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协议,共建成都中医药大学。50年来,
学校已发展成为教育层次齐全、学科优势明显、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能力显著、医学特色突出、综合实力雄厚、引领西部地区中医药高等教育、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医药院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中医药人才。
有新中国第一批中医毕业生和研究生,有新中国最早的中医毕业生,有新中国第一位中医博士和第一位中医博士后。
学校有12个院(系),8个直属或间接附属医院;现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一级博士授权点3个,2个学科16个博士授权点,27个硕士点,16个本科专业。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
省部级重点学科14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财政部中央和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7个,四川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
四川省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建设了1个国家级、13个省级精品课程和3个省级品牌专业。“十五”以来,学校承担科研项目889项,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74项。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记者蒋同荣、毛嘉陵、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