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据多项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骨骼健康出现了红色。现在,我们来看看中医是如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有优势吗?
中医将骨质疏松症归为“骨痿、骨燥、骨痹”,认为其病机为肾虚、脾虚,故根据病机采用补肾壮骨、益气健脾的治疗原则。
一、补肾壮骨法
根据中医“肾主骨”的理论,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关键,所以治疗应该是补肾壮骨。肾精充足,筋骨就硬而强。杨等选取的11例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肾阴虚型和肾阳虚型。
左归丸和贵由丸分别治疗2个月。结果9例腰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6例X线检查骨密度明显增加。王等用补肾益骨膏(熟地黄、淫羊藿、紫河车、泽泻、龙骨等。)来治疗更年期女性的骨质疏松症。
服药3个月后,患者的屈肌和尺骨的骨矿物质含量较治疗前增加。58例用续断、桑寄生、山茱萸、骨碎补、熟地等治疗。肾虚症状明显改善,平均骨密度略有增加,其中尺骨和桡骨的矿物质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
对照组呈进行性下降。以上临床病例表明,从肾论治骨质疏松症,不仅能明显改善肾虚症状,还能改善骨矿含量、骨密度等指标的检测,证明补肾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极佳。
第二,益气健脾,活血调肝
脾虚导致肾精亏虚,骨失养,骨骼虚弱,导致骨质疏松。因此,治疗应以益气活血、健脾和肝为主。日本金井澄行用加味归脾汤治疗骨质疏松症,表现为骨盐量明显增加,贫血和更年期指数可改善。
张等发现丹参在骨折过程中可增加胶原纤维的形成,丰富钙盐的沉积,证明丹参可从邻近骨折骨组织中调节钙以满足新骨形成的需要,表明丹参可直接调节钙代谢。
以上数据表明,中医药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具有潜力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