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西医没有确定的治疗方法,多为心理治疗,辅以药物治疗。中医把这种病称为“肠气病”、“肠痛”、“肠气”。根据儿童临床表现的不同,常分为三种类型。
1.饮食停滞:症见小儿腹胀疼痛,突然疼痛,恶心,食欲不振,恶心,腹泻,腹泻后腹痛减轻,呕吐,吐酸,夜不安,舌苔厚腻,脉细。治疗要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常用香砂魏萍散是由香附6克、砂仁9克、厚朴6克、陈皮9克、苍术9克、枳壳9克、山楂10克、麦芽、神曲、鸡内金、白芍、元胡、甘草9克组成。如果孩子大便不通,或者腹泻不畅,腹泻后腹部缩小,
可加入槟榔、莱菔子攻击食物堆积;对于苔黄、糙的便秘,可去苍术、砂仁,加黄、元明粉,清热通便,清理胃中积热。
二、气滞血瘀:症状为脐周胀痛不适,痛而拒按,或痛如针刺,痛有固定处(脐周),或触之有肿块,推之,按之甚痛,面色晦暗,舌质暗红,或舌上有瘀血,脉弱或细数。宜理气祛瘀,散瘀止痛。
常用少腹通瘀汤加减:肉桂、干姜、茴香各10g,蒲黄、五灵脂、赤芍、当归、川芎各6g,延胡索、没药各9g。若小儿气滞症状明显,可加川楝子、乌药理气止痛。若腹部有肿块,可酌情加少量三棱、莪术、穿山甲。
祛瘀止痛。
三、肝气犯胃:症状为胃脘胀满,脐周剧烈疼痛,疼痛时停,好好呼吸,憋气后腹痛减轻,反复发作,或情绪不稳,每次情绪变化时腹痛。治疗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处方柴胡疏肝散:柴胡9g,陈皮6g,
川芎、香附、枳壳、白芍各10克,炙甘草3克。如果孩子有胁痛,加青皮9g;厌食加白术10g、茯苓9g、麦芽12元、鸡内金9g;如果大便不通,会增加黄色3g,槟榔6g;腹痛剧烈者,加元胡9g,木香6g。
本病病因复杂,应根据患儿临床表现仔细鉴别。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结合针灸、推拿、理疗。